作者:王刚(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教授)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其中包括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深入理解创新思维,可以从创新思维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路径来认识。
创新思维的科学性
重视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创新,他们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非常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创新性谋划,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创新了新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制度、发展了新的文化。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内在统一、一脉相承的创新成果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思维,立足新时代,寻找新思路,解决新矛盾,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强调创新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推动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这种“时代声音”来自人民群众的期待,来自人民群众利益的诉求,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人民至上是创新思维的价值坐标,创新思维应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分析与解决。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保持对一切既有成果的怀疑,意味着对落后观念的否定,意味着对迷信的打破和对陈规的超越,进而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创新思维的系统性,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等众多领域,是一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
创新思维的实践性
我们坚持创新思维,根本目的是要回答中国和世界“向何处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虽然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压力和重担变小了,相反,越是接近目标,任务越艰巨,困难和风险越多。当今世界,“黑天鹅”频飞、“灰犀牛”乱撞、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近年来由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成为各国化解挑战、谋求发展的方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实践。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回答中国和世界“向何处去”的未来之问。
创新思维的实践性体现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意蕴。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改造实践的伟力,才能“创造些新的东西”,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刻体现了创新思维的运用。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面貌取决于是否善于谋划创新和勇于实践创新。自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们能够实现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创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在今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受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增长动力不足,人类社会面临经济低增长的“新平庸”风险。面对挑战和风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寻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彻底摆脱‘新平庸’的风险,只能向创新要动力”。善于和勇于创新,是突破世界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路径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们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这里的“进步”,即是指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正面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而且还从反面思考苏联解体的教训,正是在这样的正反结合中得出一系列的创新性认识。
鼓励和推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一是巩固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的体制机制。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增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优化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二是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精神的成长史,“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新时代还要继续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应对新挑战、满足新期待和开拓新局面。三是着力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与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一方面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减负降压;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能动性,使其“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协同创新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谋划创新过程中,决不能囿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而是应积极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