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张青 李睿宸 孙云清
“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遵义会议。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曾如此写道。
7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这是一栋坐落在青砖高墙内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小楼。这里原是贵州地方军阀柏辉章的住所,气象森严而又略带些乡间雅趣。门前一棵高大的刺槐在这里静静矗立了100多年,它见证了遵义会议这一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
在惊涛骇浪中扭转了航向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给全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的长征精神在遵义会议上达到了最高峰。”在谈到遵义会议的精神时,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副会长、遵义会议纪念馆原馆长雷光仁和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会上毛泽东关于政治、军事、根据地建设的思想和经验,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的产物,这是我们党根本的指导思想,是灵魂性的东西。”
“遵义会议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雷光仁告诉记者。他还认为遵义会议之前的14年,是我们党进行的革命道路探索时期,而之后的14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则是运用探索成果来指导实践的时期,两个14年构成了我们党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完整过程。
老红军孔宪权在长征途中曾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1935年2月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受伤,因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而被称为“打不死的程咬金”,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首任馆长。“爷爷说,遵义会议之前,虽然广大指战员信念坚定,但总体上还是缺乏面对挫折的思想准备,有些疑虑和不满情绪。而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路线问题,当时会议精神传达到部队后士气明显高涨,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孔宪权的孙女、遵义市红花岗区文体旅游局原党委书记孔霞说起爷爷的往事滔滔不绝,其间几度哽咽。她告诉记者,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首任馆长,爷爷孔宪权一手筹备建设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因受到祖父的熏陶,他们这一辈中有5人都从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工作。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讲解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扭转了航向。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如果说中国革命是一部史诗,那么遵义会议就是最为绚丽的篇章。
长征精神代代传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几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在耐心细致地为观众做讲解。来自遵义市长征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杨愽文就是其中一员。半年多来,他已经义务讲解了50多次。“我主要负责讲解湘江战役到遵义会议这段历史。对我来说,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童声稚嫩但语气坚定。
坚守信仰,重在行动,老一辈革命家是这么做的,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在学习实践着。85年过去了,为什么长征精神到今天还在熠熠生辉?那是因为长征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那一段我们责无旁贷。“爷爷那一代人为我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生命,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只是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孔霞说,在我们奋进的路上有两个“长征”,一个是已经载入史册的伟大壮举,而另一个是我们正在谱写的伟大壮举。我们每个人都是新长征路上的前行者。现在我们谈理想信念更应该立足于为人民服务,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老一辈革命家是为了人民站起来,而今天我们则是要不忘初心,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光明日报遵义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