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汉丰湖: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汉丰湖: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5-26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确实是‘世界级难题’,确实很不容易。”75岁的原重庆开县副县长刘中和说。汉丰湖曾经是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如今,重庆开州把这张环保考卷做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生态画卷。

汉丰湖: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

汉丰湖举子园。刘康摄/光明图片

  2016年撤县设区前的开州,是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区县。原来的开州城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彭溪河回水末端,伴随着三峡水库秋冬季节蓄水至175米、春夏季节放水至145米,开州形成了面积约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区。为尽量减少消落区对开州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国家批准在距离开州新城4.5公里的彭溪河下游修建生态水位调节坝,将开州城区约15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变成了总库容约8000万立方米的城市内湖汉丰湖。

汉丰湖: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

汉丰湖风雨廊桥。刘康摄/光明图片

  开州是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最大的区县。消落带是水体出现季节性变化时,被淹没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区域,属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敏感地带。刘中和曾经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带着一帮人“转湖”,为这么大一片消落区寻求治理方案。汉丰湖成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工程湖泊后,“治湖”又成了“世界性难题”。“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千万不能让汉丰湖变成臭水湖。”刘中和说。

汉丰湖:一张巨大的环保考卷

光明日报记者张国圣(左)在采访刘中和。王丽娟摄/光明图片

  “世界性难题”到底有多难?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黄亚洲列举了四条:水位涨落最大、连片面积最多;冬天水位高,夏天水位低,反季节涨落;人口和工业密度大;消落区既有坡度小于15°的台岸,又有坡度大于75°的崖岸,还有很多陡峭的峡谷,地形复杂,支流多、库湾多。陆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在枯水期快速生长,蓄水淹没后大量植物腐烂造成严重的内污染。水位消落时又正值夏季,沼泽上的垃圾和腐烂植物在高温下极易滋生蚊蝇、诱发传染病。

  “三峡水库刚刚蓄水,就出现了库岸崩塌、水土流失、漂浮物堆积等问题,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积淀在土壤里的营养物质也对水体造成污染。还有水棉被太阳一晒,白花花一大片,又难看又难闻。”刘中和说,刚开始几年,每涨落一次就要消毒一次。不消毒不行,消毒本身对水体又有污染,“这些国际上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按照打造“中国工程湖泊生态典范”和建设“三峡最美滨湖城市”的目标,开州区启动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湿地“五小工程”、鸟类生境工程等消落区生态恢复治理“四大工程”。其中,基塘工程针对消落区受反季节水淹、生物多样性衰退严重的问题,在汉丰湖库岸及澎溪河河岸缓坡地带挖出数千个水塘,种植荷花、美人蕉、茨菇、菱角等耐水淹水生植物1100亩,不仅净化了水质,还丰富了消落区景观,美化了沿岸人居环境。林泽工程主要是在165~175米区域种植耐水淹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湿生林木,已经成功试种落羽杉、水松、秋华柳、乌桕、江南桤木等10余种耐水淹乔灌木20余万株,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使汉丰湖呈现出“水上五彩林”的特有景观;在175米水位线附近种植和加工饲料桑,用饲料桑养殖草食畜禽的“沧海桑田”,已实现桑畜总产值上亿元。鸟类生境工程为夏季繁殖湿地鸟和冬季越冬水鸟构建了水塘、沟渠、洼地等多样性生存环境,还建设了两个蓄水时水上面积1140平方米的岛屿供鸟类停歇、觅食。黄亚洲告诉记者,与9年前相比,汉丰湖的湿地植物增加了40余种,鸟类增加了2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还有8种鸟类是首次在重庆境内发现。

  在治理汉丰湖的过程中,开州沿湖建设了总长15公里、总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的滨湖公园,正着力将环湖40余公里全部建成滨湖公园。开州也通过破解消落带治理这一“世界级难题”展示出“三峡最美滨湖城市”的独特魅力。据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介绍,现在的汉丰湖,已经跻身全国23个国家重点湿地公园之列,开州新城也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获得了“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中国十大休闲小城”“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等众多荣誉。2018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1.25%。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6日 11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