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20日电(记者李雄鹰)坐西向东,三间两廊格局,建筑面积216平方米,这便是位于广东佛山高明区杨和镇圆岗村的罗志烈士故居。
罗志像 新华社发
罗志,原名罗长生。罗志11岁时随叔父到吉林长春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少年罗志义愤填膺,积极宣传抗日。1932年9月,罗志投笔从戎,参加苏炳文领导的吉林抗日自卫军。东北民众救国军由于孤军作战,于1932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罗志也随军行动。
1933年初,罗志从苏联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先后入新疆军官学校、新疆学院学习,后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在迪化求学和工作期间,罗志受到俞秀松、林基路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培养和教育,参加反帝爱国群众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他在这期间表示“要学习革命理论,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准备迎接残酷的革命斗争。”“革命必以正确的思想为本,才能不革错命。”“一切革命工作的目的,是要以改造和提高人民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为前提,若革命目的失掉了这种意义,那就不成为革命。”
罗志在新疆学院毕业后,曾留校工作,后又任省立简师训育主任兼迪化反帝会干事等职务。罗志曾多次入狱。
1946年3月,罗志参加迪化地下进步组织“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后,罗志进入新疆中苏文化协会工作,积极向新疆各族群众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推动中苏友好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后,罗志留在迪化坚持地下斗争,负责领导地下进步组织“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即“战斗社”),出版《战斗》周刊。他以“庚克”为笔名为《战斗》周刊撰写了大量文章,大力宣传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并组织和领导迪化的学生运动,为推动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不懈努力。
1949年8月23日,罗志应毛泽东主席邀请,从伊宁取道苏联前往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7日,因乘坐的苏联飞机在苏联外贝加尔湖地区上空失事,罗志等5位同志不幸遇难。新疆伊宁市建有烈士纪念碑,由毛泽东同志为五位烈士题写碑文。
如今,罗志故居是高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8月13日,被列为高明区文物保护单位。杨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积极进行罗志故居修缮工作,除了日常的维护外,已多次邀请具备文物修复资质的知名设计修缮公司前往勘察,预计在2019年6月完成设计,2020年春节前,能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向广大关心故居的群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