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90后小工长的大国工匠梦──记天津住宅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工长郭洪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90后小工长的大国工匠梦──记天津住宅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工长郭洪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5-15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爱国情 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我的冠军是在车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90后小工长郭洪猛以扎实的技术功底、精湛的技艺,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首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一举击败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3支队伍,获得了最具含金量的混凝土构件制作组全国冠军。“之所以最具含金量,是因为构件的制作,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郭洪猛说。

  郭洪猛2015年大学毕业,专业是土木工程。1993年出生的他,年纪不大,但主意很大,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坐办公室的工作单位,而是就职于一家与他一样年轻的建筑公司——天津住宅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并从一名产业技术工人干起。他解释说:“新企业,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这么年轻,应该从新企业和新兴产业开始。”

  郭洪猛的团队有8个人,平均年龄不满30岁。“年轻有年轻的优势,有热情,学习劲头强。”由于PC预制构件的生产是新队伍、新设备、新工艺,从生产组织安排到与工人技术交底都需要郭洪猛自己盯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天回不了家。基本上不是在生产线,就是在办公室”。在生产一线的长期锻炼使他对PC预制构件生产工艺了如指掌。2016年,郭洪猛担任了生产制造部工长,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工艺指导和预制构件生产质量。

  一方面,郭洪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结合地方和企业标准,悉心指导一线生产人员;另一方面,对构件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他严格管控,认真组织,对执行不力的行为坚决处罚,确保了构件生产顺利进行,质量达标。“2016年年初,我们有一个项目工期很紧张,郭洪猛几乎每天夜里两三点才回宿舍,早上七八点钟又回到车间继续工作。这样的状态至少持续了一个星期。”他的同事说。

  产品一次下线率从试生产阶段的66%提高到现在的97%以上,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2016年,他的班组负责完成双青新家园20#地及全装配楼所需各类构件生产供应,所有环节验收全部一次性通过,之后该项目作为经典案例被收录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与工程案例汇编》中,荣获了多项国家奖项。

  郭洪猛主动要求调到工作环境更艰苦的工地项目组。问及原因,他笑着说:“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精细度高,产品尺寸误差往往要求在几毫米内,在现场更方便工作。”

  相较于工地,环视生产车间,虽然没有风吹日晒,但不如坐在办公室舒服。“创新的每一个技术指标,都要进车间与生产线磨合、与工人磨合,不是天天坐办公室就能确定的。”郭洪猛说。

  采访中,记者听到公司职工提到最多的词,就是“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当前装配建筑发展日新月异、百花齐放,每天都有新工艺产生,每年都有新技术应用。未来1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预计将累计达2.5万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老工人的优势是经验丰富,我们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郭洪猛介绍。他们的团队大部分是大学生,理论基础好,但是缺乏实践,所以他们经常扎在车间与一线工人共同探讨,研发出符合公司产品特点的生产模具,提升了模具的质量和循环利用率。

  “目前,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领域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希望通过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展现大国工匠的精神,让装配式建筑从中国走出去。”郭洪猛说。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15日 04版)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