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4月27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促会)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70名中外民间组织机构代表围绕“深化务实合作、共创美好生活”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017年11月,中促会积极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号召,正式成立“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下简称合作网络)。截至目前,已经有69个国家的310家民间组织(其中外方173家,中方137家)加入合作网络。合作网络已成为沿线民间组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机制转化成果。在合作网络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普通民众得到实惠。民间组织发挥着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作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合作网络自成立以来,广大民间组织积极发挥自身在信息沟通、政策解读、项目协调、宣传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合作,为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2018年7月,中促会组织25家中国民间组织访问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尼方探讨援助合作事宜,这是两国社会组织间首次围绕民生项目进行大规模对接合作。最终,有11家中方组织与尼方机构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签约仪式上,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与四川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签署了开展“光明行”活动备忘录。签约完成后,阿尼哥协会会长塔姆兴奋地表示:“希望这次合作能够给更多人带来光明!”
这些只是民间组织用实际行动和成果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缩影。中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有更多的民间组织在合作网络的框架下积极开展民生合作,重点在扶贫、教育、医疗、环保、青年人培训与就业等领域实施民生项目,让“一带一路”建设真正造福各国人民。
“比如,在民生合作和捐赠救助方面,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将与缅甸光明基金会合作建设9所学校,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云南民间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等组织将在东南亚国家开展‘湄公河光明行’项目,为相关国家数千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而在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方面,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将投入50多万美元开展柬埔寨社区可用资源创业项目和乌兹别克斯坦贫困妇女能力促进与经济机会提升项目,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将推出‘藤蔓计划’,吸纳1万名留学生加入,推荐超过1000名留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使超过100家企业直接获益。”中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互联互通、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中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合作网络为民间组织发挥独特优势、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机遇。借助合作网络的力量,民间组织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在减贫、医疗、教育、人道救援、环保等领域开展民生合作项目,对政府大项目合作形成重要补充;另一方面要积极传承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近两年来,合作网络成员组织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更为牢固。未来两年,合作网络要以成功实践为基础,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合作共赢,建立平等、互利、为民的良好伙伴关系,要以中促会倡议的‘丝路一家亲’行动为重点,推动各国民间组织建立500对合作伙伴关系,在相关国家开展200项民生合作项目。”中促会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