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4 03: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配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展现世界各国智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共同认知和一致行动,由中宣部指导、新华社出品的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智者》将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同时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同步推出。全片共3集,每集40分钟。摄制组历时3个多月,行程27万公里,跨越全球五大洲,采访了31个国家的86位学者,讲述了14位学者投身“一带一路”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故事。现将脚本刊载,以飨读者。

  【字幕】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同期】

  诗句

  叶赛宁:我驾着雪橇,四野宁静,雪粉在马蹄下沙沙作响;

  谢维里亚宁:雪变得苍白,灰暗,闪烁着钻石样的光芒;

  松树遍染白霜,自信地张望。

  季娜伊达:让我们走进金色的暴风雪,太阳与雪花在那里亲吻,炽热的醉意,酣畅淋漓。

  【解说】

  这是一个世纪前,白银时代的诗人们在描摹自己的家乡。亚欧大陆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滋养着这个盛产作家的国度——俄罗斯。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今年70岁,出生在圣彼得堡。1971年,他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成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塔夫罗夫斯基曾多次前来中国采访,撰写过多篇丝绸之路的专题报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之一。

  2009年,塔夫罗夫斯基退休后,来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任教。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外交官和翻译人才的摇篮。塔夫罗夫斯基的职责是给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东方文化。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空想,但中国人付出实际行动,把这个倡议变成了现实。

  【解说】

  几年前,塔夫罗夫斯基在上课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每当学生问起“一带一路”时,他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是古丝绸之路的专家,对中国的现状还不够了解。这让塔夫罗夫斯基感到尴尬。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学生:谢谢。

  【解说】

  替塔夫罗夫斯基解开难题的是他的妻子扎薇娅洛娃。

  【同期】

  扎薇娅洛娃:老伴,你好。

  塔夫罗夫斯基:你好。

  扎薇娅洛娃:今天累不累?……

  【解说】

  扎薇娅洛娃是塔夫罗夫斯基的大学同学,四年前,她给塔夫罗夫斯基提了个建议,到中国去,重走一遍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甘肃、西安、河西走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现在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从西安开始了。

  【解说】

  从2015年开始,塔夫罗夫斯基带着妻子先后五次前往中国,开始调研。他们以上海为起点,自东向西行进,沿途拍下数千张照片,写下近十万字的笔记。

  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成为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并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当然我不是第一位撰写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但他们的成果太陈旧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结合,用读者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代替官方语言,从而让读者留下丰富、立体的印象。

  【同期】

  高铁广播:尊敬的旅客们,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本次列车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当地气温零下三度。

  【解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塔夫罗夫斯基成为俄罗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也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几天前,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校举办一场讲座。

  【解说】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俄罗斯顶尖的学府之一。塔夫罗夫斯基上一次和妻子同回母校,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48年前从东方系毕业后,塔夫罗夫斯基的同学们,有的成为了外交官,有的成为了政治家,也有人和他一样,成为关注“一带一路”的学者和作家。

  【同期】

  罗教授:我系自成立16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为中俄友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欢迎两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

  塔夫罗夫斯基:我当时我没有像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去中国学习,那时也很难有人想到,中国可以实现复兴。

  【解说】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塔夫罗夫斯基先回顾了在中国的见闻,然后又介绍了在国内写书获取资料的经验。他还把从研究古丝绸之路,转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校友们。

  【同期】

  新书签售会

  塔夫罗夫斯基:在那一个月内我去了很多地方调研。

  【解说】

  2017年8月,塔夫罗夫斯基的新书《“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出版,全书共分15章,它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景象: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郑州是神州大地的交通枢纽,阿拉山口是通向欧洲的窗口。

  这本书还解读了中国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展示了“一带一路”的成果。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文字,让《“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广受欢迎。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我非常希望年轻学生能够对丝绸之路、对中国感兴趣,并将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渴望和热爱传递给后代。

  【解说】

  塔夫罗夫斯基在自己的书里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在这复杂矛盾的时代,团结世界各民族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历史和文明的意义。

  【解说】

  游览伦敦最棒的方式是什么?自行车?步行?地铁?还是坐船?伦敦人会告诉你:巴士,而且是双层巴士。

  伦敦塔桥,本初子午线,大英博物馆,没有什么地方是伦敦巴士去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换一辆。

  伦敦巴士带你领略的不仅是绚丽和风情,还有这个都市的前世今生。伦敦是英国的心脏,这个曾经统治了地球近四分之一土地的帝国,如今依然紧系着世界经济的脉搏。

  【解说】

  斯蒂芬·佩里今年70岁,伦敦人,现在担任着英国贸易组织48家集团的主席。朱迪是斯蒂芬·佩里的女儿,今年38岁,她也在48家集团工作。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法律,毕业后的工作一直与中国有关。最初的几年主要是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着力推进一些长期的合作项目。

  【解说】

  48家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组织,它为中英两国的公司搭建了一个综合平台,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业务对接等协助。斯蒂芬·佩里是主席,也是集团内最权威的咨询师。

  【解说】

  每年三月底,斯蒂芬·佩里都要带着女儿去给父亲扫墓。他的父亲杰克·佩里,长眠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郊区的一座公墓。

  1953年6月,16名英国人突破封锁,抵达北京。打前站的,就是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第二年,以他为首的48名英国工商界人士,重返中国,正式开启贸易商谈,他们被称为英中关系的“破冰者”。回国后,“破冰者”们创建了48家集团,成为半个多世纪来英中贸易的桥梁。

  1997年,杰克·佩里在伦敦去世,遵照他的遗嘱,斯蒂芬·佩里将父亲的骨灰撒在公墓的草坪上,没有立墓碑。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认可我们所做的工作。我认为,随着时间,人们会认识到中国已经恢复其大国地位。我的父亲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是中国人民重振了中国经济,但也得益于像我父亲那样的人们,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抵住反对,跟中国站在一起。

  【解说】

  父亲去世后,斯蒂芬·佩里继续父亲开创的英中贸易事业。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斯蒂芬·佩里成为英国第一批从政策和经济等领域多方位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2013年时我曾那个向一些大公司解释“一带一路”倡议,他们会看着我,觉得我疯了。我说,好吧,当你们准备好,我们再继续讨论。

  现在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要么坐在“竹帘”后尝试去维护西方,但他们会失去全球一半的市场;要么他们可以和中国公司合作,开辟被称为“欧亚大陆”的整个广阔区域,重建中东,并在非洲创造工业革命。

  对于未来一百年的世界贸易来说,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我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了。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六年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港口、医院,一大批有利于各国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项目在世界各地启动,这些成为斯蒂芬·佩里研究“一带一路”的重要依据。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中国在大规模城镇化开始之前,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这个发展规律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也适用。未来15到20年,当基础设施准备就绪,全球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城镇化进程。

  这三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石。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有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理解对的。

  【解说】

  2018年12月18日,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颁发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表彰斯蒂芬·佩里为“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习近平主席,他是我见过的最受瞩目的世界领袖。当我跟他见面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听他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在想,你是一个哲学家。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位领导人是哲学家。但是他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哲学,但他的哲学来自于实践。

  【解说】

  从中国回来后,斯蒂芬·佩里在48家集团年会上,分享了与习近平主席会谈的经验。

  【同期】

  斯蒂芬·佩里:2018年底,我非常荣幸见到了习近平主席。习主席对“破冰者”成立65周年表示祝贺,并对中英关系未来寄予希望。

  【解说】

  大半个世纪以来,“破冰者”精神在佩里一家三代人之间传承,他们分享着创造历史瞬间的感动,也分享着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在分享中,佩里一家也读懂了中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他是这样理解的:

  【画外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共享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

  【解说】

  在盛产诗人的巴基斯坦,赞美的诗怎么也写不完。他们赞美家乡的一切,赞美生活的五彩缤纷,赞美友谊的天长地久,他们愿与来自远方的朋友分享美食、欢乐和人生。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吸引着这个国家最有梦想的年轻人。

  【解说】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今年57岁,是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的汉学教授。最近,他要在学校开一个中国学硕士专业,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创立于1981年,是巴基斯坦工程技术类排名第一的高校。学校共设18个学院,有在校学生1.6万人。这里走出的毕业生为巴基斯坦的基建、工业和航空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期】

  泽米尔:大家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解说】

  泽米尔今天讲授的课程是《中国发展经验》,他计划在开办硕士专业前,先用40节课让本科生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主要目的是,培养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对“一带一路”做一定的贡献。我们的传统友谊,铁哥们的关系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解说】

  泽米尔坚持培养下一代与中国的合作,源于他的经历。40年前,18岁的泽米尔通过选拔考试,前往上海大学,学习机械专业。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从1980年到1987年,我在中国。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差一点,感情方面非常非常好的,老师把我们看成自己的儿子。我衣服破了,我身边父母也不在,谁给我补衣服呢,王老师就帮我缝。

  那个时候还是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排队买东西。那时候巴基斯坦的GDP比中国高一点,但是现在我觉得是中国比巴基斯坦发展了五十年,先进。

  【解说】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式提出,它囊括了交通、能源、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是“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项目。项目启动后,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巴基斯坦的最大投资来源国,为巴基斯坦创造了超过75000个就业岗位。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提出时,51岁的泽米尔正在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担任参赞,负责中巴科技交流与高等教育合作。在中国的这几年,泽米尔为巴基斯坦争取了100多个留学名额。2016年离任后,他回到巴基斯坦,来到国立科技大学,担任教授。

  【同期】

  学生一:他推进文化交流,鼓励我们去中国。

  学生二:我去过中国两次,第一次他带我们去了上海,北京,杭州还有好多别的地方,多到名字都记不过来。

  【解说】

  两年来,泽米尔一直担心“一带一路”的负面报道对学生产生影响,他坚持每个月去广播电台做义务评论员。

  【同期】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与你同行》,今天我们来讨论中巴关系。中国是巴基斯坦自古以来的好兄弟。

  泽米尔:1950年两国外交关系进入春天,现在中巴关系越来越巩固,越来越深入。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回来巴基斯坦,我发现媒体里面很多负面的东西比较多一点,我一看到负面的东西呢,觉得心里很难过,想去对付他。他写一篇文章负方面的,我写两篇文章正方面的。

  【解说】

  泽米尔最大的心愿,是让学生实际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去。今天,他前往距离首都500公里的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希望落实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同期】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总经理宋太纪:阿万教授,欢迎你来萨希瓦尔。

  泽米尔:宋总你好!

  宋太纪:这一路辛苦啊,路上还顺利吧?

  泽米尔:顺利,很顺利。

  宋太纪:今天我陪着你参观一下电厂,你的很多学生都在集控室等着你呢。

  泽米尔:好的,谢谢。

  【解说】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开建于2015年,从开工到移交,只用了22个月,这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第一个投产发电的火电项目。高达185米的冷凝塔,排出的99.9%都是水蒸气。电站每年发电90亿千瓦,填补了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

  【同期】

  宋太纪:这是阿万教授,他来自国立科技大学。

  【解说】

  这是泽米尔第一次到这个项目考察。他在总经理宋太纪的陪同下参观了从集控室到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作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他都详细询问,能否让他的学生过来实习。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多多派一些国立科技大学的学生,他们可以学到现代化的知识跟技术。宋总很客气,很关心,他提供给他们住宿、伙食,都是解决这些问题,那这样帮助非常非常大。

  【解说】

  实习基地落实了,招生前的准备工作几近完成。今年九月,泽米尔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更多的年轻人将加入“一带一路”研究。

  【解说】

  在泽米尔的教学大纲中,他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集中我们的精力发展我们的国民经济,我们向中国学习,“一带一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模式。

  【解说】

  从战争废墟,发展成世界第11大经济体,韩国只用了20多年时间。

  发源于太白山脉的汉江,穿过首尔,打造出一道风景。在它的两岸,诞生了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这种囊括了快速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提升等全方位进程的外向型经济,被世界称为“汉江奇迹”。

  【解说】

  56岁的崔载千是一名律师,出生于韩国的全罗南道,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坛,40岁时成为韩国第十七届国会议员。法律出身的背景和多年从政的经验,让崔载千指出问题时总能一针见血。

  【同期】

  电视节目画面

  崔载千:为什么你要回避我的问题?

  崔载千:这些烂事都是谁干的!

  崔载千:有些人一出事就往厕所跑,你们就是这样尊重国民的吗?

  【解说】

  然而,三年前,风生水起的崔载千却宣布放弃连任议员,退出政坛。他的职业新规划是成立一个智库,专业研究“一带一路”。崔载千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韩国近年的经济形势。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韩国学界每到年末都会选定一个汉字成语,来概括过去的一年。今年被选中的是“任重道远”。

  【解说】

  过去三年,韩国年度成语分别是“破邪显正”“君舟民水”和“昏庸无道”。因为政局动荡不安,财团负债率居高不下等原因,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18年创下了新低。崔载千把“一带一路”视为关键时期的一个机遇。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敏感的话题。在未来会对韩国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对此,大家的认识都不足。虽然除了我之外,也还有其他的政治家包括学术界都在做一些研究,但是他们的积极性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弱。

  【解说】

  早在2017年2月,崔载千就发起成立了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办公地点暂时设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对崔载千来说,硬件上的困难不算什么,最困扰他的,是向国会递交了社团法人的申请后,却一直没有得到批复。

  【同期】

  崔载千:我们能花多少时间在实际的讨论上……在1971年和1975年出生的学者中,我们还是选择更年轻的加入吧。

  【解说】

  根据韩国法律,在执照获批之前,研究院只能召开内部研讨会。

  这个年轻的智库,囊括了来自美国、土耳其、蒙古等多个国家的青年学者,他们跟崔载千一样,对“一带一路”都有着高涨的热情。

  事实上,崔载千在研究“一带一路”的这几年,经受的挫折远不止一个批文。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我们想出书,我们想做资料手册,我们想开设MBA课程,我们想扩大研究院的规模,我们想做的还有很多,但是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大家对“一带一路”认识得不够,导致了我们的研究院面临着很多困难。

  【同期】

  一,二,三……

  【解说】

  2019年2月1日,距离首次申请两年后,崔载千终于拿到了法人执照。身为理事长的崔载千,迅速推动准备多年的计划,第一件事,就是举办“一带一路”青年论坛,邀请尽可能多的青年学者来首尔,共商“一带一路”。

  【同期】

  “一带一路”研究院,加油!

  【解说】

  举办论坛需要一亿韩元(约60万元人民币),崔载千说服中韩友好协会会长曲欢,得到了五千万韩元的支持,为了让论坛尽快举办,另外五千万韩元崔载千决定个人出资。

  2019年2月28日,“一带一路”青年论坛在首尔明洞酒店举行。超过80个国家的100多名青年代表出席了论坛。崔载千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一带一路”研究专家王义桅做主题发言。

  【同期】

  王义桅:你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聚在一起不容易,这就是我们会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的原因。因为你们代表未来,你们代表未来的智慧。

  【解说】

  除了主题讨论,青年论坛还设立了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四个分论坛。

  【同期】

  学者一:我们发现我们工程的全部花费,比工程预计的花费要高一些。

  学者二:如果我们更高效地使用能源,世界会更好。

  学者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我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我所能做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有为全世界创造未来的信心。

  【解说】

  崔载千希望“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能以半年一次的频率,持续举办下去。他还计划出版一本学术专刊《“一带一路”在韩国》,介绍韩国的“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智库,让韩国国家战略对接上“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以前,条条大路通长安,现在,条条大路通北京。“一带一路”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平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巨大的平台上创造价值,共享利益。

  【解说】

  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着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非共和国。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这片大陆五分之一的GDP。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443万不同肤色、种族的人们居住在这里。这座凭借金矿崛起的经济中心,拥有的绚丽繁华不逊于一些欧美城市。

  【同期】

  戴维:我叫戴维·蒙亚埃,今年49岁。我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

  【解说】

  戴维是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四年前,他加入了约翰内斯堡大学。

  约翰内斯堡大学成立于2005年,有四个校区,八个院系,是南非知名的综合类高校之一。在此就读的五万名学生中,超过三千人是来自海外80个国家的留学生。

  今天,戴维组织了一场新春招待会。这是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活动。50多名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和政商界的精英代表,共同庆祝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

  【同期】

  新年好!

  【解说】

  这种多民族、多种族欢聚一堂的情形在戴维的童年是很难想象的。

  戴维出生的地方,是距离约翰内斯堡大约20公里的索韦托。这里是南非最著名的黑人聚居区,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领袖曼德拉曾经长期居住于此。戴维很小的时候,他的叔叔就追随曼德拉,参加反种族隔离斗争。

  1962年,曼德拉被逮捕。受此影响,戴维的叔叔作为非国大成员流亡海外,年仅五岁的戴维跟着叔叔离开了家乡。

  【画外音】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戴维·蒙亚埃

  我在国外经历的是一段艰难时期。我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居住过。我们生活在冲突爆发的地方,我看到人们在争战中受伤、死亡。

  【解说】

  1990年,72岁的曼德拉重获自由。这一年,戴维20岁,他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进入大学学习。

  【画外音】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戴维·蒙亚埃

  考虑到我在国外时候的经历,学习国际关系成为我的首选,那些岁月让我理解什么是外交、国与国的关系,理解了冲突,以及发展问题。

  【同期】

  主持人:跟我念,我宣誓。

  曼德拉:我宣誓。

  【解说】

  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5月9日,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同期】

  戴维:曼德拉一生的政治斗争和为此遭受的一切,对我个人有着巨大影响。

  【解说】

  戴维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后,先在学校里担任了九年教师,然后在银行当政策分析员,后来在议会担任顾问,为国家法律制定者提供培训。但戴维一直期待着成立一个国际关系研究机构。

  【解说】

  曼德拉执政后,南非实现过年均2.5%的经济增速。但因为国内外种种原因,南非经济一度出现了停滞和衰退。2013年,95岁的曼德拉带着遗憾病逝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

  就在这一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戴维目睹了一批中南合作项目初见成效。在开普敦,海信集团建立的电视和冰箱工厂,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当地犯罪率也因此显著降低。在伊丽莎白港,一汽南非库哈工厂,拉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带动外资企业跟进投资。

  【同期】

  参会者一:这些工程会给普通非洲人民带来什么,而不仅仅是少数政客。

  参会者二:我们在职业道德方面要向中国学习,我们的政府要对腐败零容忍。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非取得的成果,成为戴维和同事们热议的话题。戴维决定将“一带一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找到了中国教授彭奕,邀请她共同成立非洲-中国研究中心。

  在今天新春招待会的最后,戴维向到场的各界朋友,阐述了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

  【同期】

  戴维:我想再次感谢所有参与方,我们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加深了南非和中国,非洲和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比之前的西方国家更深刻更广泛。

  【画外音】

  戴维:“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准备出版相关的研究期刊和书籍,也将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解说】

  在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中,戴维这样描绘“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和非盟《2063年议程》相契合,联通了中非发展愿景,符合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

  【字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金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新的趋势,我能说也是一个新的地区合作平台,所有的国家都能参加。

  【同期】

  加纳非洲经济转型中心研究主任 约翰·阿萨福·阿贾耶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能够提升国家间互联互通,进而促进贸易。

  【同期】

  卡塔尔半岛媒体集团研究中心主任 穆罕默德·哈利勒

  如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同期】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狄伯杰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全球供应链,为人与人间、经济体之间建立联系,为投资、贸易等提供了机遇。

  【同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西班牙协调员 何塞·玛利亚·奇基里奥

  让各国人民可以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对话多元化、包容尊重和平共处等领域展开交流。

  【同期】

  美国莱纳国际总裁 克里斯·马林

  所有的这些联系都会让世界更加紧密,都会让世界更加紧密。

  【同期】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玛丽亚·扎哈罗娃

  这再一次证明中国选择了一条负责任的国际关系之路。

  【同期】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马库斯·陶伯

  中国正在引领,但与此同时也承担了重大的责任,这一责任没有国界。

  (第二集完)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11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