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明昊
本月底,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盛大开幕。近60年时间,起步于荷兰鹿特丹,世园会逐渐从欧洲一隅走向世界,在愈加国际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展示中,其所承载和传达的信息也逐渐丰富。
据介绍,本次北京世园会的五大特色亮点在于百园之园、文化盛宴、植物全书、生态课程和智慧体验,来自世界各国的设计师竞相献艺,游客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山水自然之美,还将领略丰富的人文呈现。“东西园”“桃源乡”“新丝绸之路”……这些诗意画卷形制各不相同,但无不展现了设计师们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索。尤为有趣的还有“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展览,囊括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种、超两万株珍稀植物品种和“神奇植物”,让人们在欣赏植物芳容之时,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文”,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和文明形态。同时,人也在不断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调整对待自然的态度。“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自然的一切存在都是人的附属,人根据事物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来进行价值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自信在工业革命兴起后达到顶点。城市将自然与人隔绝开,人造物遍布生活的所有角落,这时候的园林园艺也充斥着傲慢,展示人类对于自然的支配权和控制力。当然,人的优点还在于常常反观自照,从错误和教训中习得经验智慧。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促使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而重视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壮美山川、斑斓生命,还有近期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在这些宏大景观的映衬下,人类看到自己的渺小,而且也因对这些伟大长久事物秉持欣赏态度而使自己的心境提升。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要融洽得多。“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大多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我们谈抱负、寻寄托,于己意在修身养性,于社会则蕴含道德教化,“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实际上,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真正的困难在于我们要如何让自然回归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便再富于想象力和心性修养,也难以体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词内外的简单白描诉说的情感,超出了对人与自然在物质层面和谐共处的认识,进一步开始观照人心,在游山玩水中引发出家国情怀,不断丰富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此次北京世园会是一场高水准的世界级园艺展示博览会,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为构筑人类理想中的心灵家园和宜居环境提供参照,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为伍的机会,埋下一颗“爱”的种子,欣赏自然、尊重自然、珍视自然,在林田湖草、花石树虫间,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