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刘成金:“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永不停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刘成金:“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永不停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05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退役军人风采录】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夜晚,喧闹的村庄安静了下来,村头的空地上,村民们或坐或站,屏气凝神,等待着什么。这时一束光出现了,悬挂的幕布上有了影像,随着音乐响起,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片开始放映了。隐于一角的放映机背后,站着一位六旬左右、两鬓泛白的人。他穿着军绿背心、迷彩裤,他是辽宁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队长、“全国最美志愿者”刘成金。

  从军队转业20多年来,刘成金和转业战友专注于一件事:利用周末节假日免费放电影。

  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成立起因于一则新闻:1996年6月,从部队转业已两年的刘成金,看到报道说家住锦州山沟的一位60多岁的老母亲,一步一挪地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到乡里看电影。曾经在部队当过放映员的刘成金坐不住了,他想让乡亲们不出村就看到电影。刘成金联系张显龙、韩彦斌、朱中文、彭玉德、陈凤久、赵云吉、韩国玺7名老战友,把想法和几位战友一说,大家一拍即合,并推举他为队长。

  说干就干,起步阶段,老兵们自掏腰包买放映设备,从电影公司租片,刘成金把准备给女儿买新房的5万块钱掏出来,买了一辆面包车当“老兵电影大篷车”,就这样,“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成立了。他们还设计了队旗、队服和队歌,队服是迷彩服,队歌是《曾经当过兵》。

  1996年10月中旬,在渤海边上的偏僻小村西八千乡喜鹊村,老兵们带着设备,在村里学校操场放了义务放映队成立后的第一场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啊!”刘成金回忆说,乡亲们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电影放映队,有的村民不知道怎么表达热情,把为过年准备的鞭炮都给放了。

  从此,刘成金带领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开始了20多年的放映之旅。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个人休息时间,开着电影大篷车,行程30万公里,义务放映电影6000多场,影片2000多部,观众达300多万人次。从养老院到福利院,从偏僻山村到北疆军营,从企业学校到地震灾区等都留下了刘成金和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足迹。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刘成金组织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小分队,跨越四省市,行程2500多公里,星夜赶赴灾区,冒着余震危险,帮助转运伤员,在地震废墟上竖起银幕。2013年“八一”前夕,刘成金了解到葫芦岛地区海军某部有一名战士,常年驻守在四面环海的小岛,只有一条狗陪伴。老兵们便坐着摇摇晃晃的小船,把放映机、发电机、幕布搬上小岛。老兵们一口气连放了4场电影,让小战士大饱眼福,终结了岛上50年没放过电影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电影,刘成金和队员们历尽艰辛。盛夏,他们不顾烈日炎炎,搬设备,架银幕,安机器,汗水湿透衣背,还要忍受蚊虫叮咬;严冬,冒着凛冽寒风,在风雪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脸冻紫了,手冻僵了,脚冻麻了,他们全然不顾。1998年春节前,放映队去山里放电影。队员韩国玺过度疲劳,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年仅42岁。“我们始终保留着韩国玺的‘编制’。”刘成金语带哽咽地说,每次出发前点名,到第八名队员韩国玺时,大家都会回答:“到!”

  “不收群众一分钱,不吃群众一顿饭,不给群众添一点麻烦。”这是放映队成立之初定下的规矩。这些年,刘成金和队员们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啃口面包、吃口方便面。冬天带的盒饭冻成冰坨,就放在发电机上热一热,热不开就用开水化一下,就着咸菜吃。

  “只要人民需要,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永不停机。”刘成金语气坚定地说。如今,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作用和影响在不断扩大:他们编写了7万余字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培训手册》,培训了137名放映员;在锦州地区成立了22个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分队,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志愿者已发展到1150多人;河北、江苏、山西、黑龙江、中原油田等地还成立了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分队。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5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