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动”起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动”起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29 04: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带一路”进行时·共商共建共享】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李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内外学界热烈响应。作为咨政启民和人文交流重要力量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锚定建设需求,创新合作形式,投身“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学术研讨和国际交流,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力量。

  众擎易举:当好“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研究主题的智库类机构已超过300家。这些智库不但“抱团出海”,而且携手国际智库,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行动队”。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丝路国际论坛”和“丝路国际智库网络”是在国际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络的较早尝试,经过数年经营,取得了显著效果。2018年12月,第四届“丝路国际论坛”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肯尼亚交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长马查里亚等重要外方代表发言,回应国际社会关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关切。论坛通过展示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用可视化的成果和翔实的案例数据向世界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收获连连点赞。

  成立于2015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由国内17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倡议发起,会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实现资源、信息、成果共建共享作出创新探索。

  2015年4月,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如今,智库联盟已拥有国内成员单位138家、国际成员单位114家,国外成员单位基本涵盖了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的重要智库。”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介绍。

  用更多拳头产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大智库积极响应,深入研究,成果产出丰富多样:宏观层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共建路径开展政策研究;中观层面,提出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的对策建议;微观层面,为企业投资经营、风险决策等提供方案参考。

  近6年来,中国智库结合专业所长及学科优势,建构相关评估评价指标体系,连续推出系列蓝皮书,已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的《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蓝皮书》等,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介绍,该校利用现有的9个海外孔子学院,通过发布课题、设置议题等形式,吸引海外学者研究中国、观察中国,了解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感受,拉近他们与中国的距离,拉紧他们同中国的情感。

  “作为国际化高校,我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智库。在明确服务‘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语言战略以及人文交流三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我们依托长期形成的优势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区域,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供智库产品支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院长计金标表示。

  如何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坚持脚底板下做学问,用脚步丈量“一带一路”。从2014年起,人大重阳共举办了多场500人以上规模的“一带一路”主题国际会议,编写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白皮书和20余部“一带一路”系列研究书籍和报告,在超过50个国家宣讲“一带一路”,与多国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对话。“只有走出去,才能深入当地,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促进双方合作。”王文强调。

  朋友圈不断扩大,向心力不断增强:把发展机遇“种”在“一带一路”

  目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开启倒计时,中国智库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最近,我们就如何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专门征询了智库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的意见,社会党国际主席、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埃及前总理沙拉夫等均撰写了很长的书面意见,对‘一带一路’实施5年多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客观评估,对下一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很有启发性。”金鑫介绍。

  “智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思想引领,在凝聚学术共识、完善相关政策、助推民众认知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既是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动器,更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粘合剂。”余江表示,进一步发挥智库力量,要建好机制,把发展的机遇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心里。

  于国际社会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正从“新鲜事物”逐渐得到更多了解与认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赵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现,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日益加深,“这是因为几年来我国不仅讲道理,而且努力用扎实的项目提供支撑,把‘一带一路’的故事讲深讲透、讲到实处。”

  “一带一路”是践行国际法治的新平台、促进国际法治的新动力。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期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多法治合作。“只有基于国际法律共同体,才能同时扩大各国利益交汇点、形成利益共同体,落实国际行为体的共同责任,更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谈及未来,金鑫表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找准“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痛点”,整理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清单”,从而使研究工作、交流合作更加有的放矢,确保智力服务更加“适销对路”。“这是中国智库当前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9日 01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