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十五名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十五名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11 04: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邓纯东委员:

  立德树人要从六个“讲清楚”精准发力

  邓纯东委员发言时说,搞好立德树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在六个“讲清楚”上精准发力。

  邓纯东提出的六个“讲清楚”包括:要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讲清楚;要把中华文明传承与进步规律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规律讲清楚;要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讲清楚;要把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讲清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本质、内涵讲清楚;要把古今中外为人类正义与进步事业奋斗的典型人和事讲清楚。

  邓纯东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扎实的工作,切实做到这六个“讲清楚”,一定会极大地促进广大青少年以正确的立场、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维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心,树立热爱祖国和人民、奉献国家和社会、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崇高精神,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追求,锻造善良高尚的人格品质。

  吕逸涛委员:

  为人民创作精品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吕逸涛委员发言时说,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和践行时代使命,把聚焦时代、观照时代、反映时代作为我们创作者的职责,所创作的作品要紧扣时代脉搏,讲述当代中国人追梦的故事,讲述现实背景下中国人奋斗的故事,讲述在这个伟大时代下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的故事。

  吕逸涛说,我们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行艺术创作,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去寻找创作的素材和方向。因为我们肩负着培根铸魂的重任,所以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走出“象牙塔”,摒弃浮躁之风,坚持用理性之光、善良之光、正义之光照亮生活,满怀热情地讴歌“真善美”,旗帜鲜明地鞭挞“假恶丑”,诉说人间真情,传递世间美好。

  吕逸涛说,“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传播平台的聚合优势,不断加大主流传播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我们要把握大势、精准施策,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创作能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让世界倾听中国、读懂中国。

  姚爱兴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

  用优秀文化产品提升文化自信

  姚爱兴委员发言时表示,优秀文化产品既是文化自信的成果体现,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载体与土壤。

  姚爱兴说,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既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价值取向,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受到观众喜爱的优秀文化产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就在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对坚定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影视霸屏的大多还是“娱乐至死”的快餐文化,一些所谓“文化大师”、娱乐明星带来的是肤浅搞笑、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

  姚爱兴表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其次,要坚持对改革建设伟大成就的讴歌,不断丰富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第三,要用优秀文化产品培养青少年的中国心。

  田刚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田刚委员发言时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教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更好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田刚建议,一是要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如加大编制管理改革力度,盘活事业编制总量,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健全教师准入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等。

  二是要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包括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调整教龄津贴发放办法和标准,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国家荣誉表彰体系,提升表彰层级,赋予教师职业更多荣誉感等。

  三是要建设国家级师范教育基地。应尽快聚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师范教育基地,加大一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力度,增强高校举办师范教育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四是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议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规模,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逐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重点对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加大综合奖补力度,提高中央综合奖补的最高标准,扩大中央综合奖补的覆盖范围,充分发挥生活补助政策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杠杆作用。

  焦红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

  实施国家癌症攻坚行动 显著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焦红委员发言时说,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实施中,要将癌症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启动国家癌症攻坚行动计划。

  焦红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癌症防治已有明显进步,癌症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双降”态势,多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明显减轻患者负担,但是癌症防治总体上仍不平衡、不充分。癌症长期防控缺乏规划,能力保障体系支撑乏力,重点突破缺集成性项目,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不足。重治疗、轻预防局面亟待扭转,科技创新加速转化有待加强。

  焦红建议,一是要实行优先战略,强化规划引领。提升癌症防治的卫生健康战略地位,集中优势资源优先破解这一健康难题。

  二是要突出攻坚重点,形成纵深推进系统突破。要强化早诊早治策略。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成熟的胃癌等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并积极推广应用。要强化防治体系建设,健全癌症登记报告制度,完善癌症诊疗技术规范标准与用药指南。加强国家癌症中心建设。开展癌症中西医临床协作。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撑,设置“国家癌症攻坚”科技重大专项,强化癌症创新药物研发、防治基础前沿研究,加快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审批应用。要强化医疗保障,对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开展癌症集中救治工作。

  三是要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效能。建议组建高层级的癌症防治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支持。

  陈百灵委员:

  落实老有所养共享美好生活

  陈百灵委员发言时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全国养老服务体系、产业规模、发展环境、服务市场、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

  陈百灵建议,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整合家庭照护支持政策,通过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家庭病床,让居家养老得到专业服务。同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发展城乡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服务、配餐陪伴、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让社区支撑家庭养老,以低投入解决90%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三是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注重医养结合,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评价标准体系,养老机构向品牌化、专门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

  四是推进服务队伍职业化。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智能照护,提升科技支撑养老能力。

  诺敏委员:

  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人民当中

  诺敏委员发言时说,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看到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和满意。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了诸多医疗改革政策给人民带来更多方便和福祉。

  诺敏说,现在社区医疗机构遍布,服务半径大大缩短,看小病不用出社区。随着国家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社区医疗机构并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近年来推出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互联网+医疗”、破除“以药养医”等诸多改革措施,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

  诺敏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随之出现的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民的医疗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希望少得病、不得病,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为了实现百姓对健康的期盼,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都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民的工作内容。

  诺敏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部署抓住了民生的痛点,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张海迪委员:

  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张海迪委员发言时说,重度残疾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做好托养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张海迪说,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重度残疾人有2500多万,有托养需求的近千万。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很重,为了照料他们,家庭成员甚至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因此,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也是扶贫的重要方面。这项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帮助。

  张海迪为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重视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购买服务、评估监管等制度,努力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托养服务。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依托、托养中心为主体的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提高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将托养服务人员纳入专业技能岗位设置范围,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托养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高小玫委员代表民革中央发言:

  实现幼有所育关系国家未来

  高小玫委员发言时表示,0至3岁婴幼儿养育支持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应加快将育幼纳入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加快建设托育公共服务体系。

  高小玫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切实加大了对包括育幼在内的非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但育幼领域仍存在没有明确责任部门、无法定支出预算、缺乏优惠政策支持、标准体系不健全、服务监管不规范的问题。

  高小玫建议,从3岁以下托育服务入手,逐步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育幼制度体系,提出合理的财政支持方式,研究家庭育儿个税抵扣、隔代养育财政补贴等综合政策支持。第一,托育服务以护育、营养、安全为要。可借鉴国外设有专门的家庭事务部、儿童福利局,加快研究建立我国育幼专职管理机构,逐步实现儿童福利部门专管。第二,构建社会托育服务体系。要强调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鼓励公助民办、企业自办、社区托育、邻里帮托等各类机构,为育儿家庭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满足早送、晚托、临时托育等多样化的需求。第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托育服务,要求基本、普惠、公平、规范。要加强托育服务师资培养,强化规范、强化监管。公共政策、资源、财力的支持和分配应平等对待各类托育机构,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如场地、政策补贴等支持,让社会机构各展所长,营造健康的托育服务生态。

  饶子和委员:

  筑牢“科学地基”突破“卡脖子”瓶颈

  饶子和委员发言时说,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形势逼人,必须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建议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

  饶子和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R&D经费第二大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然而,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饶子和建议:一、要像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那样,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建议从国家层面就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行调研,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重塑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筑牢“地基工程”。提出未来10年至20年基础研究的总体规划建议。要坚持分类发展、科学布局,不硬性要求从事转化研究,鼓励部分科学家专心解决源头问题。要集中力量,确保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二、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建议结合国情,今年将这个比例提高到10%。“顶层设计、合理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我国科技发展的宝贵经验。只要认准方向,久久为功,我们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牢。新时代振兴基础研究的历史重任摆在了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面前,我们应该担负起让国家强起来的重任,为夯实国家的科学基础出力,向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李彦宏委员: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李彦宏委员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伦理将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基石,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加快伦理研究和创新步伐,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优势,早日建成智能社会,用技术造福百姓。

  李彦宏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动权。

  一是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相关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兼顾行业创新发展,明确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原则,制定人工智能伦理的指导性文件,对涉及人工智能伦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和指导。

  二是强化领军企业担当,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落地。在信息推荐、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热点领域,推进企业引领示范,在产品设计和业务运营中贯彻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让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帮助人们成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鼓励企业探索解决实践中产生的人工智能伦理新问题,共享行业经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伦理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引领行业发展,凝聚全球共识。要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吸收和弘扬“以人为本”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王一鸣委员:

  “稳就业”要增强政策针对性

  王一鸣委员发言时说,落实好“稳就业”任务,要聚焦结构性就业压力,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增强政策的针对性。

  王一鸣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产业调整升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企业裁员和招工难、“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并存,部分领域、行业、地区就业压力更趋突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以及农民工、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应是稳就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谈到增强政策针对性,王一鸣建议:一是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就业支持。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去产能过程中面临困难的行业,采取加大稳岗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保障就业,同时发挥好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托底作用。

  二是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就业援助。加大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的支持,通过促进创新带动就业、专项技能培训引导职工转岗就业、鼓励新业态发展吸纳就业等举措,缓解就业压力。

  三是强化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通过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鼓励返乡创业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合理引导预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是增强民营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和空间。

  徐晓委员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言:

  给快递小哥多一份保障和关爱

  徐晓委员发言时表示,要完善职业保障、优化行业管理、加强人文关怀,让快递小哥跑得更开心、安心、舒心。

  徐晓说,在快递行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快递小哥的职业保障还在“慢车道”上徘徊。一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二是劳动关系复杂,职业保障差;三是社会认同不高,城市融入难。

  徐晓建议:

  一是完善职业保障,让小哥们跑得更开心。建议快递企业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加盟、承包、代理网点的管理,优化接单、配送等业务流程,提高派送投放效率。加强快递小哥业务培训,引导他们文明从业、多学技能。着力解决快递小哥在房屋租住、子女入学等方面困难,让他们在城里多一点“家”的感觉。

  二是优化行业管理,让小哥们跑得更安心。建议适应快递行业就业方式,针对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健全政策法规,为快递小哥织好“安全网”。对快递配送车辆的车型、标识、通行、停放等作出规定,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把智能投递货柜等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改变“小区门难进、投递散乱差”的窘境。

  三是加强人文关怀,让小哥们跑得更舒心。建议加强快递企业党团组织建设,扩大对快递小哥的联系服务和政治引领。加快建设快递行业工会,在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维护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动员媒体宣传展示快递小哥爱岗敬业的职业风采,引导公众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毛万春委员:

  加快建设海南自贸区 打造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毛万春委员发言时说,海南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加快。站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海南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服力。

  毛万春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进一步凝聚共识。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能够继续大力支持、鼎力相助,推动海南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化更高标准的改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使海南成为展示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坚定决心和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第二,进一步勇于创新。希望中央有关部门继续指导海南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着力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进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大力发展以服务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发挥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作用。

  第三,进一步广纳人才。希望全国、全世界的各类人才、企业家等有识之士,为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毛万春说,上下同欲者胜,我们一定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吴伟仁委员:

  发扬探月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吴伟仁委员发言时说,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是体现当代特点的探月精神。航天人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太空探索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吴伟仁说,多年来,我们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到遥不可及的月球背面一探究竟,今天,终于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了中国足迹。目前,广寒宫、天河基地、泰山和一些古今科学家名字等27个中国文化元素,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永远镌刻在月球上。探月工程研制队伍敢于创新,实现了多个国际首次。这一汇聚了全国两千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重大科技工程,是全国大力协同、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主动开放部分资源,帮助搭载了多个国家的科学仪器设备,又将获得的宝贵原始探测数据向全世界开放。”吴伟仁说,这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走出了一条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

  吴伟仁表示,我们将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向航天强国迈进。今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明年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等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未来十年左右,月球南极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中国人的足迹将踏上月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黄小希、董瑞丰、熊争艳、胡浩、吴嘉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1日 03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