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原来‘面塑’是这么回事儿呀,真好玩儿!‘糖画’、糊灯笼也好玩,我都想学!”2月17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九天休闲谷的汉艺坊非遗体验馆内,10岁的张牧多特别兴奋。他旁边,8岁的吴优也不甘落后,两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捏“面人”、画“糖画”、糊灯笼,玩得不亦乐乎。
这天早上,河北省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高继泽早早来到汉艺坊,提前准备好面塑材料,准备教孩子们制作“面人”。在高继泽的演示、指导下,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背带裤小猪”在孩子们手中诞生。
“只用十几分钟,你就能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燃起了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吴优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些天来他带着孩子参加了很多年俗活动:赏民俗节,逛古文化街,学非遗技艺等。“让孩子认识、接受、传承传统文化,春节才过得有滋有味,也更有意义。”
2018年12月下旬至2019年2月下旬,河北省廊坊市票友会、书画笔会、诗歌朗诵会、庙会、灯会、花会、民俗文化节轮番登台,非遗文化传承、民俗民艺展演、地方美食盛宴等“年味”活动丰富多彩,将传统民俗、地方文化和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融会到一起,让父老乡亲在年俗文化大餐中尽享美味,沉醉不已。
喧天的锣鼓,宣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葛渔城重阁会”表演开始,下面的“底座”是男角,孔武有力、长髯飘飘,上面的“二节人”是儿童扮演的女角,风姿绰约、裙袖招招;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中幡”表演让人看得惊心动魄,十几米高、50多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肩、头、背部上下飞舞,惊险动作接连不断,却始终幡不离身、杆不落地。
在以“传承经典、唤醒年味”为主旨的廊坊市第四届民俗文化节暨长征新春文化大庙会上,民俗艺术家的表演异彩纷呈、“绝活儿”频出,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声。尽管春寒料峭,却阻挡不了演员们的表演热情,摩肩接踵的观众也兴致盎然,不停地拍照、鼓掌。
记者在现场看到,挂灯笼、贴春联、捏“面人”,充满年味的中华民俗庙会被复原;舞龙、跑驴、高跷、飞叉,传统杂技杂耍使人眼花缭乱;推铁环、抖空竹、跳皮筋,传统游戏让游客在参与中唤起童年记忆;套兔子、套鸭子、掷飞镖的比赛现场,大人、孩子们一起欢呼雀跃;各种特色传统小吃色香味俱全,让老人孩子大饱口福;亲子手作区的树片画、扎染、蛋糕烘焙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传统年俗文化的源头在民间、生命力在民间,亮点也在民间。”廊坊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丁青介绍,廊坊市的各区县、各乡镇都推出了自己的年俗文化大餐。以广阳区为例,南尖塔镇的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戏曲团体好戏连台,北旺乡的西村龙灯、小海子舞狮等精品花会争奇斗艳,九州镇的高腔、小车会、大秧歌喜气洋洋,万庄镇的高跷会、跑旱船独具特色。“气氛起来了,人心就聚起来了。”广阳区群艺馆馆长赵德明说,“这些习俗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必须想办法呵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走出家门,过一个传统中国年,这样的春节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廊坊市民王晓燕说,“各种各样有品、有味、有乐的文化活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传统年俗文化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