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作者:李勤余(媒体评论员)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那么,“反向春运”会不会成为今后的常规操作?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反向春运”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反向春运”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众所周知,想要在春节期间成功买到返乡的火车票、机票,难度不小。这还不算,票价的昂贵也让人备感压力。回家的代价,真有点沉重。而“反向春运”航线机票价格堪称“白菜价”,最低仅1.2折,且票源充足。比如,除夕前一周,哈尔滨飞北京机票低至1.3折,仅需180元,比高铁票便宜约126元;重庆飞深圳机票最低价190元,相当于打1.2折,比高铁票便宜629元。这笔账怎么算,公众心里都有杆秤。
何况,就算不考虑经济因素,刷票、排队,也将消耗上班族不少精力。假期额度并不那么充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漫漫长路上,是否值当?这也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老家的父母和孩子可能在时间的安排上相对自由,“逆潮流”而动,也可为在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省去旅途中的诸多烦恼。如此看来,“反向春运”确实具有一定正向意义。
当然,“反向春运”也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老人和孩子的旅途安全问题。老人身体硬朗时,“反向春运”或许算不得难事,但随着他们的年龄渐长,长途跋涉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另外,“反向春运”虽然可以让小家团聚,却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对故乡的感情。毕竟,乡愁是中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每逢春节,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在寻觅自身的文化之根。“反向春运”或可偶尔为之,但若成为固定安排,则未必能为那些深深眷恋故乡之人所接受。
春节期间的城市接纳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须知,在大量基层服务人员返乡之后,城市的运转在逢年过节时并不算十分流畅。各大城市是否做好了充足准备,应对许多老人和孩子的涌入?
所以,综合考虑来说,“反向春运”有利有弊。春节临近,至于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实则因人而异。符合每个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才是最好的决定。因此,不必着急给“反向春运”下一个最终定论。但不管怎样,能为身处春运大潮中的人们提供多一种选择,总是好事一桩。
值得注意的是,“反向春运”的闪亮登场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仍然占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地位。正因如此,通过努力争取早日消除城乡差异,打破各种壁垒,依然是从整个国家到个体层面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或许到那时,春运也就不会再有正向、反向之分。
[责编: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