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通讯员 武笑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丰富翔实的图片、文献资料和文物一一陈列,那场震惊中外的激战犹在眼前——
1937年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侵占灵丘县城。21日,日军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在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设伏。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春平说:“战争开始前,林彪、聂荣臻曾两次到灵丘县城西南山区35公里处的白崖台——乔沟一带进行实地侦察。第一次是他们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去的。首先到平型关关口,爬上关口北侧山岭,对着地图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第二次则重点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西南侧的山地地貌。”
战斗前,115师的部队在冉庄集结。24日傍晚,借着微弱的烛光,师长林彪与副师长聂荣臻在一张军用地图上来回比画,作周密部署。最后,两人下定了决心,并立即下达命令:“于本晚24时出发,向白崖台开进。”
“那天晚上,为了隐蔽,参战各部均选择了难走的崎岖小路。而当时大雨如注,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战士们上下衣服被淋得透湿,几乎都成了‘泥人’。再加上晋北山区夜晚寒冷,战士们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高春平说,接踵而至的山洪,又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战士们就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拽着马尾巴从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急流中蹚过,紧急行军,奔向预定的埋伏阵地。
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115师参加伏击的第685、第686和第687团全部按照预定时间赶到伏击阵地并迅速构筑工事实施伪装。一夜风雨,寒冷透骨,官兵们浑身上下全是“黄泥汤”,冻得两腿麻木。战士们又冷又饿,但依旧伏于湿地、山岩上待命,士气高昂。而师指挥所就设在能够俯瞰整个战场的乔沟东南侧的山头上。115师张开“口袋”,就等敌人前来。
25日早晨5点30分左右,日军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全部进入预伏阵地后,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
当敌军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岔路口时,687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日军一时打得人仰马翻。在685团与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后,突然阵地上空飞过来两架日军轰炸机。面对危急局面,战士们迅速冲下去,与日军搅成一团,让日军飞机分不清敌我,不敢轻易轰炸。一场激烈的白刃战爆发了,敌我双方在狭窄的阵地上拼起了刺刀。
在白刃战中,685团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率先向敌突击,他一人刺死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当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时,他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机枪、军用电台,击毙战马,烧毁敌汽车百余辆,马车200多辆。此战八路军重创了日军精锐王牌师团,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毛泽东主席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称“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高春平说:“平型关战役,是一次振奋民族精神之战。八路军以简陋的装备,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一支英勇善战、随时可以为民族国家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队伍。平型关战役,还是一场八路军的扬名立万之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彰显了八路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抗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