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广泛点赞

2018-10-23 03:3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苏丽萍、姚晓丹、郭超、李晋荣 光明网记者 袁晴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

  “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以讲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桥梁,是关心话、心里话、中国话。”正如网友留言所书一样,全国各地观众从节目中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传统读书人的成长轨迹出发,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中国人,并且身体力行教我们应该怎样做。7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在艰苦环境中不忘学习,每天晚上回到窑洞还要在煤油灯下看书。”中国舞协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对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印象深刻,“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说明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修养,有深沉的热爱。我们从事中国舞事业,不仅要对舞蹈有了解,还要了解中国舞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只有从几千年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舞,才能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舞的独特魅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李旭方,对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深有感触。作为地学专业的学生,李旭方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我坚信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表率,在学习和科研中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的孙浩爽也谈了观看节目第七集的感受:“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发现真问题,做出实研究,就必须脚踏黄土,眼见为实。正如今年暑期人大开展的‘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一大批青年教职工走出书斋,走向基层,不管是在南湖畔感悟建党初心,还是在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才发现脚下的土地才是真正的中国。”

  网友“苹果梨”热评留言:“这些接地气的语言入耳就觉着亲切,这样的语言是真正说给老百姓听的。”

  “历史告诉了我们‘人民’的重要性,节目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就以‘人民’为切入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提醒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对历史保持着一份敬重,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走得更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生郑钰大赞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用通俗的表达形式进行教育传播,贴近人民,结合实际,将道理或典故讲得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师周子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面广、意深、言切,总是能够在他的重要讲话、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融贯古今、博观约取,不仅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挖掘出了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实例,既体现出他个人丰富的学识阅历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表率,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网友“杨柳依依”说:“节目中我们听到的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经典用语,句句微言大义,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

  网友“一颗珠子”说:“铿锵之语,造福后人。”

  网友“金刚娃娃”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节目让我们又温习了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2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01版)

[责任编辑:孙佳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