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典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典范

2018-10-19 05:47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康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主持人)

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典范

郭红松摄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体现了对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率先垂范,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可以说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的一个视觉化、影像化版本。在文本著作的基础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在以下三个关系上体现了更进一步的处理和表达。

  首先是大和小的关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应从大处构思,体现宏观思维,同时还要贯穿到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让老百姓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就做到了通过讲述小故事来阐明大道理。

  其次是古与今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名句、典故,正是古为今用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依旧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因此才能实现古为今用,常用常新。节目中所讲的道理,在当代依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典籍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还可能挖掘出之前被忽略的新内涵。

  最后是理与情的关系。讲大道理容易使人有距离感,只有寻找到人们情感中的共鸣之处,才能使思想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众多论述体现出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节目通过展示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细节,吸引人们自觉加强对理论的学习,这也是节目在策划之初想要达到的目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理论宣传节目,同时也是一档文化节目。文化有着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持续性力量,文化自信的建立更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努力。媒体应当为这类节目开拓空间,提供更多具有文化含量与文化意义的产品和内容,做出大家需要的“文化必需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在今天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将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就必然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认同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媒体需要在年轻人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搭建桥梁,需要接地气、改文风,也要把握好宣传的通俗程度。《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让观众在通过节目学习优秀传统思想的同时,感受到中华语言之美。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9日 06版)

[责编:张悦鑫]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