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松(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地首席专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严静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各项工作,做出各项谋划,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目标。
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新华社发
福建宁德发行为贫困户定制的精准扶贫卡。新华社发
1、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方向
金融的价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性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金融是为资本家尤其是金融资本家的利益服务的,极少数金融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决定着金融的运行规则,人民群众成为金融资本家任意宰割的对象。正是由于金融资本家的贪婪,导致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随后爆发的“99%反对1%”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对垄断金融资本导致的不公平的分配格局的抗议,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以资本为中心的金融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也规定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金融资本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最终彰显金融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广泛的金融合作,谱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事业发展新篇章。
2、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8年6月,他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发展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深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线,取得了巨大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8075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1951亿元,增幅达31.85%,重点支持了一批助减贫、惠民生、促增长的重大工程、骨干企业和扶贫项目。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使得对贫困户的金融供给更加有效,金融扶贫因此更容易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效率。
3、绿色金融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优化人民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希望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助建美丽中国也是金融的责任之所在。绿色金融就是促进资本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机制。
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绿色金融助建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银监会先后出台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能效信贷指引》等绿色信贷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绿色信贷的快速增长。根据银监会的数据,从2013年底至2017年6月底,全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5.2万亿元增加到8.22万亿元,同比上涨12.9%,占各项贷款总余额的10%左右。这些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坚持新发展理念,倡导建立健全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发挥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与美丽生态齐头并进,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
4、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业态初级,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2018年1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银行业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9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08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1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04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41%;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17.0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7%;城市涉农贷款余额5.8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30%。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覆盖率为95.99%,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为96.4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金融的人民性,通过使金融资本下沉,既要为农村“输血”,缓解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又要为农村“造血”,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也是中国金融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