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教是一生的幸福

2018-08-28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教师画像】

从教是一生的幸福

——记甘肃省柳湖镇纸坊沟小学教师张惠霞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雅婕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盛夏七月,甘肃省平凉市的天气却清爽宜人。

  六盘山东麓,黄土高原腹地;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一片片玉米地正向阳而生。这片大地,滋养着平凉的一方水土,更是见证了甘肃省柳湖镇纸坊沟小学教师张惠霞34年的从教之路。

从教是一生的幸福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张校长是我的榜样,我很仰慕她。”

  “我喜欢张老师。”

  一提到张惠霞的名字,她的同事和学生眼中都会闪闪发光。

  1984年,19岁的张惠霞初为人师,来到了她第一个从教的学校——安国乡闫家沟小学。

  闫家沟小学当时的地理位置遥远偏僻,张惠霞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七八公里去上班。行走的山路都是羊肠小道,狭窄难行,人迹稀少,她甚至在这条路上遭遇过狼的威胁。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一想到学校里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正在等待着老师,就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张惠霞说。

  初到闫家沟小学,张惠霞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并承担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教授三年级的数学课程。山沟里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基础差、性子野,这都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张惠霞没有一丝厌烦,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和诚心逐渐打开了孩子们智慧的大门。

  “在张老师来闫家沟小学之前,学生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孩子都半途辍学。但张老师来之后,学生都爱听她的课,学校人数增加了一倍。”当年与她一同在闫家沟小学的同事马兴说。

  1993年深秋的一场大雨令张惠霞记忆深刻。当时她正在柳湖乡善家沟小学任教,那场罕见的雷雨使河水猛涨,张惠霞在来校的路上被河水挡在了河边。为了不耽误上课,她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咆哮不息的洪泥水里,来到学校后,张惠霞冻得一直打战,但她仍支撑着身体走上了讲台。

  “风雨无阻,按时到校。”这是张惠霞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在她看来,老师肩负着两个重任,一个是“育人”,一个是“教书”,而前者更重要。要担当起“育人”的责任,除了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外,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张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她每天都很早去学校,在书吧里看书。”学生姚杨广说。今年才三年级的他,已经在张惠霞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

  在学校的管理上,张惠霞把师德、师资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品位的重中之重。她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要精读一篇理论和业务文章,做摘要笔记,并用各种形式强化他们的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转化为自发要求和自觉行为。

  “张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她都会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她从来不做。”青年教师曾晓莉这样评价。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从教30多年,张惠霞一直坚持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因此,她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书籍,观看了教育专家课堂实录,从中汲取营养,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如今,张惠霞承担着教导和教学的双重工作,但她仍然坚持和学校里的老师一同切磋。一有空闲时间张惠霞便会去听老师们上课,听课笔记早已积累了厚厚一叠;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张惠霞都会按时参加,在教研组内与老师们探讨教材,设计教案。

  坚守农村教育教学30多年,张惠霞已经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农村教育框架,但她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做着最本职的工作,爱着最可爱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我一生的幸福。”张惠霞微笑着说。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08版)

[责任编辑:孙佳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