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再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王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高度反复强调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把创新放到新发展理念之首,制定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配套举措。当前,创新已经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同发力,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正值暑期,中科院科技创新成果展江西巡展吸引众多观众。图为一名小观众在巡展上参观。新华社发
江苏海安县雅周农业生态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智能电力恒温室内采摘无土椰糠水培番茄。新华社发
全国高职院校机器人足球赛近日在京举行。图为机器人球员在场上比赛。新华社发
1、创新主体之间要实现协同互动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有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有各自的功能定位。政府在政策引导、经费支持、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创新环境等方面承载着重要责任。企业紧密对接市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着眼技术前沿应用研究、高技术产品研发和转化,发挥好主导作用。科研院所承接知识创新,衔接产业技术创新。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功能,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原始创新。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等,承担监督和评估作用,开展或参与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制定,通联全产业链。因而,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相互融通,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2、有效整合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
实现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资本、场地、设备等,其中,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资本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是创新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资本驱动就是要着重于资金投入。场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性资源。科研仪器设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大量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是开展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前提。因此,政府要在政策、资金、项目、场地、设备等方面发挥杠杆和支持作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共建共享的力度,要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金融机构,推进人才、资本、场地、设备等各类要素有效整合和横向联系,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
3、创新载体要实现合作共享
创新的载体包括综合载体和单一载体两类。综合载体有各层次的高新区、科技园、工业园、产业园、创业园、软件园等,它们是创新集聚的场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单一载体有各层次各类型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技术研究院(所)、技术创新联盟、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在这两类创新载体的建设中,政府是主管者和主导者,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是主体。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有效畅通基础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成果孵化、产业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尤其是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打造创新合作集群示范,围绕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共享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统筹各类载体,提升创新能力。
4、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基和土壤,是创新行为和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根植于组织内部和个人内心的特定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能够让组织和个人形成理性自觉和共同习惯。创新文化影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机理,使国家、组织和个人将创新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积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创新制胜的环境和氛围。政府要统筹好创新文化理念的设计、价值的引导、氛围的营造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鼓励、激励、平等、宽容、合作、竞争、诚信的创新文化,通过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创新驱动各维度各要素协同发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5、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各类创新要素深度融合的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包括政产学研合作网络、“互联网+创新”网络等。创新要求开阔视野,聚焦国内外创新思想、创新智力、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组建科技创新联盟,以创新生态圈的形式凝聚成巨大的创新主体,进而实现创新突破,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变革的驱动力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互联网+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互联网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互联网与各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6、让制度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从思想、战略到行动的创新驱动发展制度体系;各地方党委政府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但是,目前还存在不适应和阻碍创新引力、创新合力、创新活力、创新动力、创新竞争力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着力改革。因此,要构建政府主导、各创新主体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发展规划、园区建设、产业支撑、项目发现与资助、平台支持、资金投入与使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权保护、创新激励、人才聚集、科技评价等有利于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真正增强引力、凝聚合力、强化活力、激发动力、提升竞争力。
7、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激发和实现创新活动
创新是把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过程。创新对于矫正资源配置扭曲、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市场发挥导向作用,政府发挥管控作用。政府要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适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通过政策、资金、制度和法律等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各创新主体围绕现实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开办新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