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周艺珣 訾谦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水文石刻遗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为长江流域的水电事业、桥梁建设、内河航运、农田灌溉、资源开发、沿岸防洪和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白鹤梁原址原貌的保护,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范例。
“以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长江水文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副馆长黄德建介绍。白鹤梁是重庆涪陵长江江心的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15米,三峡工程蓄水前常年淹没于江水中,仅在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蓄水后石梁被永久保存于长江江底。白鹤梁题刻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资料,大量的诗文图案使石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据了解,仅制订白鹤梁保护方案就耗时9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最大的难点在于解决水底压力带来的技术问题,我们最终采用了“无压容器”方案。“这个无压容器就像一个倒扣的盆一样把石梁罩住,容器内注满经过净化的长江水,与外界压力一致,容器本身不承受压力。人们通过管廊进入水下,透过观景窗看得非常清楚。这一方案完全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不改变原状,也不改变其与自然环境依赖关系。”黄德建说,博物馆采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保护文化遗产,是迄今水下文物保护涉及技术学科最多、难度最大的项目,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国际范例。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经建立起一整套长江水位、流量、流速与补水量的动态平衡数据库,消除了最高水位40米的强压和32米落差对保护体结构及文物本体安全的威胁,用科技手段保障了文物安全。“白鹤梁水下奇观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变得更加精彩。”黄德建表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以人类进步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延长石刻生命历程的。
保护白鹤梁,留住长江的文化记忆,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回应。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09年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览者145万余人次。长江的文化记忆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博物馆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好长江文化,推动其更有效的传承和更广泛的传播。
(光明日报重庆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