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绿色理念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2018-06-22 06:1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农村垃圾处理大家谈】

以绿色理念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专家热议光明日报“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邱玥

  今年4月以来,光明日报持续刊登了“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对各地农村垃圾处理的新探索和国外经验、专家观点进行了深入阐释。报道刊发后,在专家学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光明日报‘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是一组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接地气的报道。这组报道不仅抓住了垃圾处理这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记者深入到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等不同地区的农村,了解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采取的新办法,向专家请教各地做法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国外在农村垃圾管理、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徐慨指出,这些采访和报道都是来自于基层、一线的最新实践。报道既讲了成绩,又不回避问题;既有事实呈现,又有创新模式、创新机制的探讨,从涉及面之广、内容之翔实、细节之生动、层次之丰富中都可以看出,这组报道是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和深入采访的结果,因而格外鲜活、有说服力。

  “光明日报系列报道聚焦农村垃圾治理中不充分、不全面领域的重大体制、机制、政策问题,汇聚海内外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做法、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营造形成扁平化、透明化、高效率的农村垃圾治理信息扩散、交流、分享场景,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引导农村绿色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正能量,值得点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指出,报道涵盖我国大江南北和东中西部地区、涉足山水林田湖草不同类型区域、折射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村垃圾治理,引起政策制定者及监管部门、涉农经营者及行业领域、城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掀起了人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大讨论的热情。我国东中西部及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不同农村类型区在发展阶段及面临的主要垃圾治理问题、发展与治理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境方面差异较大,在助力农村地区形成内生化的绿色生产理念与方式、绿色生活理念与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方式方面,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从光明日报的系列报道中我感受到中国人对优美环境的热爱,对保护家园环境的创造力。”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副产物任意排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特别是要避免商品的过度包装,推广垃圾分类的常识等,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光明日报的这组报道既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经验,也把最新的理念做了系统的梳理,通过报纸连载的形式全面地推动大家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认识,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共鸣。”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指出,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实践者们,也通过这一报道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有关业务部门对这项活动也很关注,不断在探讨、丰富和完善这项工作。可以说,这项报道非常及时,影响深远。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源头减量”“就地处理”“资源化利用”“明确责任”几项原则,分户就地处理是农村污水问题当下比较实用的治理办法,即采用净化槽处理模式或者化粪池定期搜集的模式,是既经济适用又易于施行的方式。

  “垃圾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最难啃的‘硬骨头’,光明日报关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很有意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朱启臻认为,不要按照城市建设思路改造乡村,垃圾问题也一样,相反,城市建设要向乡村寻找智慧。垃圾问题的解决要着眼于垃圾的利用,通过有机肥和种养结合来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比如我们提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结合的家庭农场,既可以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循环,也可以实现乡村生产与生活的循环,使垃圾得到了有效利用。想要确保治理成果可持续,必须让农村人居环境既适应老百姓生活需要,又适合农民生产需要,这需要理念教育,更需要制度保障。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2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