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经略海洋意义重大。因海而立、依海而兴的山东,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希望在海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齐鲁儿女一定能汇聚起海洋强省建设的磅礴力量,奏响新时代的蓝色交响曲,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
凝聚共识 追求卓越
山东濒临渤海、黄海,拥有全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山东沿岸良港众多,仅市级港口就有7个,分别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和日照港。截至2017年年底,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5亿吨,总量居全国第2位,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吞吐量超3亿吨大港的省份。
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摆在山东人面前:虽然港口众多,基础条件较好,但布局分散、同质发展、内耗严重的市场格局,使山东港航业始终形不成合力。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无论是港口集群化水平、业务支撑,还是港城港陆协同,山东都存在一定差距。
“增强沿海港口竞争力、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山东应整合提升港口资源,把港口作为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这不仅是山东决策者达成的共识,也是这个海洋大省的行动。3月28日,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打响了山东港口资源整合“第一枪”。集团注册资本135亿元,整合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3港资源,统筹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推动实现渤海湾区域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山东港口发展格局由此改变。
经略海洋,山东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寻标、对标、达标、创标,在全国创一流、在全球争先进。青岛港建设的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创出全球最高效率,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烟台港携手战略合作方,打造长达1.4万多海里的铝矾土全程物流链,成为世界最大铝矾土接卸港。日照港的全程物流,将本港业态推向多元和高端。
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山东日前印发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海林告诉记者,到203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在行动重点上,山东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深入实施包括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行动等内容的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山东要求做强做优沿海产业、远海产业、深海产业,形成陆海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 国际争先
2012年至2015年,烟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速超过50%,是增速最快的海洋产业。2016年,烟台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超过百亿元。亮丽数据的背后,有一份功劳属于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诚药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药品级硫酸软骨素的生产和出口量国内排名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在东诚药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普通的鱼软骨经过生产线,摇身一变就成了硫酸软骨素原料药。2017年,东诚药业鱼来源硫酸软骨素原料药出口50吨,销售额700万美元;保健品级软骨素出口500吨,销售额2732万美元。东诚药业常务副总经理齐东绮表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不二法门就是创新。
东诚药业近3年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的科研大楼已投入使用,引入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试验装置,组建了一支以院校教授、企业专家为骨干的近百人的科研团队。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东诚药业已具备多项海洋生物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核心技术,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海洋强省建设对山东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科教优势。
山东省省长龚正说,山东拥有海洋领域驻鲁两院院士22名,占全国海洋领域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四成;位于青岛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10个。高度汇聚的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是山东在全球竞争中的最大底蕴,也是山东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底气所在。
高新技术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山东推出海洋科技创新行动,部署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和海洋传统产业升级两大行动,确定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11大产业集群,并与优化海洋开发建设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分沿海、远海、深海、陆海4个层次推进。
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例,海洋平台建设是走在前列的产业之一,由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的我国首批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已下水,每个平台相当于一个海洋空间站,价值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填补了我国海洋渔业高端装备的空白。面向深海大洋资源开发,主攻核心设备国产化,成为山东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不二选择。
智慧海洋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和领域。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二级巡视员王仁堂介绍,山东还提出智慧海洋突破行动,参与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智慧化水平,如“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海洋E级超算和大数据共享平台、综合立体观测网等。目前,“透明海洋”工程相关研究已填补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的两项空白,并实现了区域海洋观测网、数据体系建设方面3个国际第一。
保护优先 人海和谐
盛夏时节,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东潘海滩,一派热闹繁忙的施工景象。“这是在紧锣密鼓地抢回岸线。”岚山区海洋渔业局局长郑培晋介绍,截至目前,虎山镇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已完成沙滩恢复60%以上,一条长约2000米的天然海岸线即将还给大自然。
这片海岸带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海水浴场,存有优质沙滩带。为留住这宝贵资源,岚山区否决多个大项目选址、港口泊位建设的申请,压缩一个码头项目建设。岚山人意识到:这片海岸线太金贵了,一旦被填埋将不可再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最好的海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群众,绝不能让岚山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留下难以修复的“疤痕”。
经略海洋,山东坚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人海和谐。围绕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山东省唯一海岛县——烟台长岛把分布于县里4处岛屿的80台陆域风机全部拆除,为候鸟让路。作为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还禁止各类工业项目上岛、严控围填海活动、修复受损岸线山体。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山东充分发挥保护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实施海洋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生态优先的海洋牧场建设不仅带来周边海域生物资源量显著增加,多样性明显提高,更带动渔民换了种方式“吃海”,走上增收致富路。
在关爱海洋、促进人海和谐上,山东更加注重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山东省委成立省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统筹海洋工作,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山东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海洋污染责任事故、海水水质状况及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执行等重要指标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压实党委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陆海统筹、湾河共治”,山东海洋环保思路更加科学系统化。2017年9月,青岛在全国率先实行湾长制,呵护美丽海湾,助力国际湾区都会建设。目前,湾长制在青岛49个海湾深入推行,有力地改善了青岛海湾生态环境。把“湾长制”与“河长制”有效衔接,确立了“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模式,今年起这项制度全面铺开。“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正在山东加速形成。
大海扬波作和声,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的战略机遇,犹如强劲东风,必将助推山东这艘巨轮,驶向蔚蓝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