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三方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嘉宾: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网格化中心主任 干毓斌
上海市长宁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 傅蕾
上海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松林
在特大型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难在哪里?如何破解?尽管目前上海围绕固废污染处理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但在实际中,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的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为此,记者邀请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网格化中心主任干毓斌、上海市长宁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傅蕾、上海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松林进行对话,请他们为上海市垃圾整治问题建言献策。
垃圾分类如何才能更见成效
主持人:垃圾分类是个老问题,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不少地方还是收效甚微?
干毓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不只是物理拆拣,需要村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而难就难在转观念。青村镇提出,抓好垃圾全区域管控、全封闭清运、全过程分类,向科技找出路、找效能。镇网格化中心积极探索实践,在源头控制、中段处置、末端处理上动脑筋。
做好垃圾分类,我的体会是,既要靠制度引领,也要靠观念转变。以青村镇的朱店村为例,起初垃圾分类并未受到几个小组村民的足够重视,以为只是一阵风头,刮过就好。但我们是认真的,村里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这种较真的态度,让村民的态度从之前的无所谓变成认真对待,他们也意识到垃圾分类不仅能改善自家自院的卫生环境,也能为整个大环境减轻一份压力。
制度方面,青村镇建设村居场垃圾分拣点,完善镇级垃圾集中分拣点和资源回收点,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方式、新路径。如在小区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未分拣垃圾进行分类处置;住宅小区内试点有经济价值的垃圾暂存服务,让居民把零星可回收垃圾集中到临时存储点,等待集中收购、清运。对村居场建立环卫工作考核制度,特别是在垃圾分类上设置激励考核,对垃圾总量实行日产日清,分类垃圾占比高的,给予相应奖励,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在我看来,垃圾分类,是让农村“轻”下来的必经之路。通过更新环卫设施设备,优化环卫站点布局,打造美丽、整洁、亲民的环卫点位设备,让居民能亲近这些原来脏乱差的垃圾厢房等,能主动投递分类垃圾。同时引入能够在居住区内处置垃圾的设备,如厨余垃圾、树枝类等处置设备,尽量减少垃圾外运。
如何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长宁区上航新村和爱建居民区,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家庭垃圾分类率从5%到95%的飞跃。这两个小区是怎么做到的?
傅蕾:长宁区的做法核心是:居民自治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党员行动与专业支撑相结合。这给了我们启示:凡是社会治理创新搞得好的地方,党的领导、党建引领必然扎实有力。垃圾分类体现了专业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难点不仅在于其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高,更在于其具备公共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性,评价结果也不仅在于指标数据,更多的是要用社会效应和群众满意度来检验。
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内涵和路径更加体现出广泛性和开放度。以往我们更多聚焦的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老年群体,现在要把工作做进千家万户。以往我们习惯用行政力量、行政资源来办事,现在更多的是要撬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来共同做。以垃圾分类减量这一项目为纽带,可以把众多方面凝结起来,着力完善多种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切实形成“垃圾分类+”的社会效应。
我们在思考的是,如何落实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物业治理格局的要求,在业委会建设、物业公司运作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使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各负其责、合力推进。比如,通过制定小区自治规约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理性表达,通过物业一体化激励措施促进物业专业管理水平提升,使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为构建和谐物业关系的发力点。
垃圾减量工作如何有效推动
主持人:2015年,上海提出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协同”,在浦东新区、长宁区、松江区率先进行试点,着重解决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增量中面临的瓶颈问题。3年来,有什么经验?
朱松林:垃圾减量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全心全意投入。新锦华公司作为长宁区“两网协同”工作的实施企业,承担了分类收集管理、可回收物清运、可再生资源处理的职能。通过近3年的摸索,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经验。
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减量化和资源化是垃圾减量工作的核心要素。行业资源决定了垃圾减量的实际效果,资源化程度的强弱决定了减量的成果。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低附加值的回收处理,如外卖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在废品价格动荡的时期,公司还继续回收各类可回收资源,稳定回收市场。与此同时,管理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公司制定了一套培训、督察、考核机制,专人负责,网格化管理,这些也成为行业标准在上海推广,在回收数据统计以及回收价格上也逐渐建立完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