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刘成志
1911年4月24日深夜,在香港一栋不起眼的房子里,24岁的林觉民夜不能寐。3日后,他将和同志们一起,发动震惊中外、反抗清朝暴政的广州起义。抱着牺牲的决心,林觉民翘望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神州大地,无比思念福州三坊七巷林家院子里美丽文静的爱妻陈意映,在案头写下致爱妻的绝笔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风雨,涓涓流淌至今……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李厚威在林觉民雕像前。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摄/光明图片
2018年4月4日,清明前夕。在福州杨桥巷的林觉民故居,《与妻书》的诵读声,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一遍接一遍地响起。“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深情的诵读,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揪住了人们的心房。
“林觉民在这里出生、成长,一直到结婚,都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在故居的前厅里,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李厚威向记者介绍,林觉民少年时期就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0年,13岁的林觉民受家中长辈之迫,参加童子试。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大字扬长而去,与封建科举制度决裂。”李厚威说。15岁时,林觉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闽大学堂,彻底摆脱科举。他不畏强暴,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被全闽大学堂学生推为领袖,数次参与领导为争取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暴,并向民众演说《挽救垂亡之中国》,大受欢迎。
1905年,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婚后,陈意映受林觉民影响,带头放小脚,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与林觉民感情深厚,支持林觉民进行的革命活动,曾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此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林觉民回国,准备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回到福州,对家人说是学校放樱花假,其实是来向妻子和家人诀别。”4月27日,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处处真情,缠绵悱恻又充满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既令人断肠落泪,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反映了辛亥志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李厚威说,正是因为有了《与妻书》,辛亥烈士们的音容即使穿越漫长的岁月,依然那么清晰感人。
百年沧桑奋斗路,而今迈进新时代。《与妻书》中所倡的“为天下人谋永福”,今天正成为现实。林觉民故居所在的福州三坊七巷,如织的游人循着《与妻书》的诵读声,在“入门穿廊”的厅堂里、在“疏梅筛月影”的窗外,寻觅着烈士的爱与坚贞,报告着民族复兴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