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采访整理
我出生在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棉勿村,是大山的儿子,现在是苏村乡高稍小学的一名教师。32年来,我在苏村、朱阳、寺河等7个山区乡镇9所中小学教过书,大家习惯叫我“独臂教师”。
1983年,我迎来了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好机会。然而就在高考前,意外发生了,在打麦脱粒时,脱粒机吞噬了我的右臂。我每天晚上睡不着,又害怕天亮,害怕面对迎面而来的目光。
“你残疾了,但不是残废了,自信和坚强同样会惊艳整个世界。”当时的语文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开始振作,用左手穿衣吃饭、拿镰刀挥镢头,并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一开始,横写不平竖写不直,但我始终不放弃,每天用棍子在地上练,用钢笔在纸上练,一天下来,胳膊都肿得抬不起来。虽然有时也会苦闷也会迷茫,但我从未放弃。
1985年8月,我幸运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十分珍惜,把讲台当成自己的人生舞台。
为了把英语课讲得更精彩,我报考了河南大学自学考试。我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不放过丝毫机会,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顺利取得毕业资格证书。
大山没有变,我的世界变了,变得更加精彩。课上,我可以和学生们用英语熟练对话。课间,我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做体操,平凡的工作给了我幸福生活下去的力量。
在工作中,没有一位老师因为我的残疾疏远我,我们共同参与教学课堂改革和教学法研究。以改革求动力,以创新求发展,我们提出“一切问题都在课堂中寻找”,踏上了探索课改的漫漫征程。一次次培训学习,一次次校本研修,一堂堂讲课赛课,一遍遍听课评课,探索优化了“一线五环”教学模式,即知识梳理—自学生成—反馈暴露—讨论矫正—巩固检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
我喜欢孩子,喜欢教育,盼望山里的孩子快乐成长成才成人。在山区乡镇任教多年,我初心不变、艰苦奋斗,用知识滋润孩子们的热情不减,先后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残疾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的朋友自强不息,用我的正能量帮助他们摆脱思想上的阴霾。我还加入了义工联盟,坚持利用空闲时间为弱势群体做一些好事善事,帮助并温暖更多的人。我还获得了三门峡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我很幸福。可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可以为学生们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