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
2018年春天的盛会,为新时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党的主张、人民的心声、国家的意志交汇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凝聚起无往而不胜的磅礴力量。代表委员们倍感兴奋、激情澎湃,纷纷表示要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位于四川省叙永县境内的川黔高速金榜特大桥。李欣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全速驶向“中国数谷”
——访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丹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对此,贵州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代表深有感触:“贵阳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并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这方面,我们越干越有底气、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尝到甜头。”
近年来,贵阳大数据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保持了领先领跑的先发优势。2017年,贵阳大数据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21%;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20%;网络零售交易额78.44亿元,同比增长45%;大数据企业纳税额110亿元,同比增长20%……陈晏代表介绍道:“这些数据说明,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除了经济效益,大数据还带来了社会效益。陈晏代表这样解释:“我们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重点,以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为核心,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把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中,推出了‘党建红云’‘筑民生’平台等一批便捷高效的大数据应用。”
“2017年8月,贵阳提出了打造‘中国数谷’的目标,我们会在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聚通用’等方面不断努力。”陈晏代表说。
做精做深煤炭文章
——访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戴启远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冀文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在安徽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戴启远代表看来,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淮北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戴启远代表说,“我们要做足做精做深煤炭文章,同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
“转型,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着眼于打基础、观长远。”戴启远代表说。如何引燃淮北经济爆发点,闯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崛起的新路?“我们提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发展战略,以低碳绿色发展为方向,以招商带动和创新驱动为抓手,以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探索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建设之路。”
“以‘六湖连珠’规划引领塌陷区治理,以‘七步造林法’给荒山穿上绿装,一半山水一半城的亮丽城市风貌正在形成。”戴启远代表动情地说,通过“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莲藕”和“稳造厂,沉修路,半稳半沉种上树”等综合施策,变塌陷区的“痛点”为城市发展的“亮点”,使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淮北煤城变为“美”城——放眼望去,绿水青山,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建设边疆质量走廊
——访云南省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保山古称永昌府,位于滇西边境,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在保山境内称为永昌道。如今保山是云南首家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意识何以在西南边陲开花结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安排都与质量有关,说明质量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云南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代表说。
腾冲是重要的玉石集散地,杨军代表说,保山市建立了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石斛三大特色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云南省独树一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02%。保山还建立了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两个地方特色珠宝标准体系,将两个项目培育成年产值达1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
“我们最有特色的是建设边疆质量走廊。”杨军代表说,保山制定了云南首个《边疆质量走廊建设规范》,至今全市评选出42个示范点作为“边疆质量走廊”综合质量示范标杆,使走廊成了保山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示范区。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访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这让我们对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充满了信心。”江西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代表对记者说。
“赣州是农业大市。在产业兴旺方面,我们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做大做强赣南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黄鸡、麻鸭、灰鹅等特色产业。”曾文明代表说,目前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产量12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同类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首。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近两年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2.9万亩,并成功开行中欧蔬菜班列,赣南蔬菜进军国际市场。
曾文明代表介绍,赣州在生态宜居方面,将重点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以前全市宜居村组新农村建设全部达到标准。曾文明代表表示,同时,赣州在乡村治理方面坚持法治、德治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将重点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曾文明代表说。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访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于会文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是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于会文代表说,四川省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四川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同时,四川省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于会文代表介绍,四川省2013年就作出了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取消了对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GDP考核,部署了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和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他还介绍,四川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稳居全国第一,新兴高端产业崛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同时,四川全省上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率先将30.42%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全省优良天数率达到82.2%,水质断面优良率达到78.2%,实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
于会文代表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权重由8%提高到13%,让环境保护政策落实落地。
推动高教协同发展
——访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殷福星委员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陈元秋
“一个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越发突显。”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殷福星委员面对记者坦陈自己的观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殷福星委员说,虽然河北省高校数量高达上百所,但高校发展水平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落差巨大。殷福星委员建议,应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借力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的国家战略,以雄安新区为中心,构建和布局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人才环境和高等教育资源。雄安高教基地或大学群的建立可以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师资和专家学者,在弥补河北优质高教资源短板的同时,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殷福星委员认为,可以整合和重构河北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区,整合省内重点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并发挥天津地理位置便利和高教资源充足的优势,彻底打破和改变目前河北高教资源合作不便、协同不能、发展不利的僵化局面。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9日 11版)
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访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葵阳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葵阳代表认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落实阶段性教育,致力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郑葵阳代表根据徐州医科大学的特点建议,“一要充分发挥医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优势,促进医学内部学科间的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基础与基础、临床与临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二要注重医学与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间相互倚重与交叉渗透;三要大力实施应用基础型、卓越医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努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临床教学与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人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医学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郑葵阳代表说,“医学院校应强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思路,制定完善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和准入制度,打造更加良好的临床教学环境。”
此外,郑葵阳代表还提出,“除了院校教育外,医学院校应紧密联系社会卫生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创新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