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5,4,3,2,1,点火!”2月12日13时03分,随着口令的下达,一股明亮的火焰喷薄而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三号工程双星腾空而起,直刺天际。当“上面级组合体分离”的口令传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大厅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上面级控制系统指挥曹梦磊正紧盯着指控微机上的遥测数据,丝毫不敢松懈,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一声响亮的“星箭分离”口令响彻大厅,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成功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当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航天科工三院304所北斗任务软件评测团队无比激动,因为在他们心中,能参与到该项任务中,是毕生的骄傲。
任务临近春节,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科技人员们义无反顾坚守在第一线。“很多时候就是别人干不了时你干,别人上不了时你上,别人不能时你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胡炜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研制团队的责任与担当,“每一次发射对我们来说,都是日常工作、本职工作”。
来自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执行北斗三号发射任务的14名试验队员,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快一个月了。虽然经历了几十次现场发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副总师、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金容还是颇感压力,她告诉记者,发动机从设计、生产、试验、与箭体总装,再到发射场准备发射,可以说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道道工序维系民族尊严,全体科技人员慎之又慎,确保成功,不容失败。
此刻北斗在浩瀚的太空中遨游,而原子钟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心脏,是一个国家能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原子频率标准研究室副主任,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重大专项高精度星载铷原子钟项目负责人李春景几乎全部的时间里都低头奋战在原子钟旁,他笑着说:“年少时的我总梦想能够投身航天科研,现在我有时做梦都在调试电路。”这位醉心事业的航天工作者正是千万航天科研人员中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缩影。
航天工作是“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坚守。这已经是西昌发测站液氢加注系统指挥员陈复忠的近百次发射了,“对于液氢,很多人还不清楚这种高危燃料的威力。”陈复忠用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向记者解释道,“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一粒米那么大的石子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掉落撞击地面后产生的热量,就能把氢氧混合物引爆。”陈复忠与液氢打了一辈子交道,令他最欣慰的,莫过于经他手的任务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
液氧液氢都是极其易燃易爆的高危燃料,因此燃料加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如果燃料发生泄露,处置不当,轻则造成岗位操作手冻伤,重则导致整个加注现场发生爆炸。在这里工作的科技人员们被形象地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身为西昌发测站液氧氮加注系统指挥员的朱孔飞在这个危险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此次任务是他执行的第100次发射任务。
“北斗人的家属同我们有一样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谈及家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器测试中心党支部书记、综合测试岗时光的眼里满是温柔,而他们早已把卫星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每一颗卫星都凝聚着科技人员的全部心血,当卫星发射之际,她就像是我们远行的孩子,总想再多看她一眼”。
天河漫漫北斗璨,面对使命与挑战,航天人不忘初心,用青春与热血托举中国航天的腾飞。听,北斗的脚步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