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
——天津师范大学以十九大精神统领育人格局
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晋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天津师范大学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牢记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德育创新”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初创造性地提出“德育一体化”育人理念,20余年来创新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以“第一主课”为中心,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
“德育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是课上课下一体化,天津师大将“第一主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重点任务,构建理论与实践并进、课上与课下联动的“闭环”系统。
为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天津师范大学从未停下探索教学改革的脚步。早在2006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课堂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法生本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试方式多样化改革;首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今年,天津师范大学启动“形势与政策”课改革,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深入学生进行面授教学,实现了对全体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8个学期的教学全覆盖。在课程设计上将课程要点与思想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题三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八讲”法、公众号辅助教学、优秀生免试改革、小组化学习……天津师范大学思政课改革全面发力。
天津师范大学校景。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提供
坚持开展30余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天津师大实践育人的有力依托,创新实行社会实践导师制,将拓宽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社会实践实现常态化。目前,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40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坚持30余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连续多年组织了踏寻足迹“延安行”、扶贫支教“西部行”、希望工程“陇上行”、抗震救灾“四川行”等影响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天津市高校首个8890学生服务热线和首家献血屋,多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日,在天津市首届“十大公益之星”评选中,我校“三山行”社会实践团队是唯一入选的大学生团队。
天津师大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每年都举办中华文化节。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提供
目前,研究生支教团已经吸引了176名学生奔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在1998年就援建的甘肃定西天津师范大学希望学校,支教团克服当地恶劣的生活条件,立足讲台潜心服务,完成了对1820名学生的万余次家访,募集约300余万元的爱心捐款。“用一年的短暂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已经成为学生中最打动人心的话语。
以全员协同为宗旨,实现工作队伍一体化
工作队伍一体化是天津师大“德育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党政干部、关工委老同志、青年教师、专职组织员等组成了全员育人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学校精心打造了一批思政课名师和优秀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队伍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多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与此同时,学校在全体党政干部中广泛开展联系学院、联系班级、联系支部活动;老教授、老专家组成关工委报告团每学期全校巡讲超过百余场;500余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该做法获评天津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在这支协同育人队伍中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大批优秀典型。
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王辅成是学校关工委报告团的一员,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为大学生讲“三观”,至今已经坚持20余年,受益学生超过10万人。两次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的李朝阳教授是天津师大思政课的“明星”教师,专题学、提问讲、初心诵……他带领学生在思政课上率先尝试了一系列教学新方法,“李朝阳工作室”入选天津市首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张家玮是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更是学生们口中的“大V”和“网红”,从博客、QQ空间到微博、微信,从最初几十人浏览到今天百万粉丝,他在各类平台上撰写文章550余篇200余万字,他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学生心中。
以先进文化为引导,实现能力素养一体化
能力素养一体化是天津师大“德育一体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在全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学校打造全方位的文化浸润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实践中凝练形成的“诚信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品牌颇受学生们青睐。
为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天津师大成立诚信银行。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提供
天津师大全面推进诚信校园建设,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大学生诚信导论》通识课程,连续7年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月活动,打造了“诚信银行”“诚信超市”“无手机课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今年,学校出台加强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完善了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化建设、示范化阵地、档案化管理、精品化活动和典型化宣传的诚信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学生诚信道德素养。
在天津师大学生社团中,国韵京剧社、勤学演艺社、子衿国学社等传统文化类社团数量最多、最受大家青睐。马季艺术研究会是全国唯一一家研究马季相声艺术的专门机构,研究会已经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相声比赛、大学生相声论坛等多项活动。校园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书法、诗词、绘画、戏曲、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与实践平台;连续16年的中华文化节已经吸引了6万余学生参与其中;国学讲堂、非遗手工体验坊等多个品牌活动辐射到中小学、社区;在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斩获第一名……越来越多学生投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实践。
近年来,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连续打造了感动师大、师大圆梦人、师大精神报告会、双周音乐会、校园美术展、求是讲堂、继之讲坛等文化品牌,年均举办各类活动千余场,受众达十万人次,为青年学生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从学校走出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冠亚军王镇和蔡泽林、大学四年献血24次的“献血姐”孙嘉泽、开发多项专利技术的国家级创新大赛获奖者张致和、创业产品年销售额近300万元的传统剪布艺术传承者孙肖炜等一批批优秀学子。
天津师大支教团在甘肃支教。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提供
新时代,天津师大“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天津师范大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将继续探索发展“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议】
追梦教育事业 书写青春华章
作者:张鸣(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我们成长成才的价值坐标。
近年来,天津师大在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的征程中大步向前。我作为一名立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化学专业学生,深知“勤奋严谨、自树树人”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本科三年多来,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成了我实现青春梦想的舞台,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天津市王克昌特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二十余项。身为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我学以致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宣讲食品安全知识,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求学于师大园,处处感受着学校“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嘱托,将中国梦、成才梦紧紧结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教育兴国、科技强国,唱响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之歌。
【书记校长谈】
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积极作为
作者:荆洪阳(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天津师范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强国目标的中积极作为。
在学校工作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把学校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坚强阵地。要把学校的发展同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决心不动摇,让师生不懈努力的生动实践与党同心,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大业同频共振,与伟大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高校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才,肩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要回答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要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高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着眼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继续强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完善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式,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能力胜任、身心健康、行为文明、特长突出的基础教育后备师资,实现“教师教育特色成为全体学生的品格操守,成为全校的育人风格”。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传统的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将坚持“服务和引领天津及周边区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办学定位,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学校在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补短板、强基础、建机制,努力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集和优化人才队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实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影响,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新时代的旗帜正在飘扬,新时代的航船已经开启。天津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教师说】
不忘教育初心 继续奋力前进
作者: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发挥教师教育特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牢记育人使命,强调“立德为先”和“树人为本”,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多年来,我秉承老一辈心理学家沈德立先生“爱国、尊师、勤奋、认真”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学科特色,围绕促进高效率学习这一教育现实问题,以研究汉语学习的认知机制为突破口,助推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促进教育传承与文化传播。同时开展系列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服务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于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
经过近60年的积累,天津师范大学沉淀了“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和“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校风,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围绕“立德树人”这条主线,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培养更多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顶天”推进科研创新,“立地”服务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