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条180公里的创新轴线

2017-12-21 03: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吴春燕 严圣禾

  12月的珠三角温暖如春。深圳湾科技园区内的创业咖啡馆内,灵犀机器人的创始人向艳清目光坚定,他正满怀信心地向投资人描绘着教育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的美好前景。

  在100多公里外的广州,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郭壮狮专注地看着一幅规划图。在他面前的这幅图可不简单,这是一条长达180公里的创新轴线——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这条轴线将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珠三角的深刻注脚。随着日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正式印发,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创新创业者们正迈出坚定步伐,一个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格局:“一廊十核多节点”的创新走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广州T.I.T创意园,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广州纺织机械厂。如今,腾讯集团的微信总部入驻于此。良好的办公环境、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断吸引着设计类与互联网创新企业的到来。“一廊十核多节点”——在《规划》提出的空间格局中,像创意园这样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还有很多。郭壮狮介绍,一廊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核就是走廊范围内创新能力和潜力最强的十个区域;多节点是具有一定创新基础,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区域发展的创新节点。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东侧,北起广佛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新区,依托约180公里的高速、城轨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总覆盖面积达11836平方公里。郭壮狮认为,加快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有利于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穗莞深无论在产业基础、市场活力,还是在创新能力、创新生态方面,都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基础。数据显示,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市的创新发展基础雄厚,三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维持在60%或以上。三市以占全国0.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的GDP,聚集了广东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华为、中兴、腾讯、华大基因、大疆创新等一批全球知名、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扎根于此。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旨在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前景充满期待,“广深科创走廊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形成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

  多引擎:穗莞深三地科技产业形成合作互补

  在东莞,有“欧洲小镇”美誉的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这个“巨无霸”项目投产后,将吸引数以万计的高端人才。未来,华为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的100多家企业将在此集聚,形成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圈。

  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被认为是东莞此番参与广深科创走廊建设的最大优势。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认为,与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龙头带动作用不同,东莞的功能和优势在于它是创新科研成果的“实验地”。“和美国的硅谷相比,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东莞这个成果转化基地,可以使创业者从设想到产品的速度比硅谷快上5到10倍,而成本只是其五分之一,甚至更少。”林江说。  

  为加快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东莞全市计划开展创新产业园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孵化器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规划》中,穗莞深三地科技产业差异化特色和科技创新机制形成合作互补。广州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深圳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东莞发挥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一个共享、开放的创新经济带,具有很强的吸附和辐射带动作用,位于走廊沿线周边或延伸端创新能力突出、关联紧密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节点,在发展成熟后可适时纳入走廊。”郭壮狮表示。

  长视角:“三步走”建成国际一流科创中心

  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要创新发展,就必须具有开放式的全球视野。”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近年来,金域医学通过打造吸引高端人才的一系列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吸引了200多位海内外一流技术人才加盟。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也带来国际化视野和一系列待转化的项目。

  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全球知名创新区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目前在交通设施、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上仍有一定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规划》提出了建设发展的“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第二步,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杨军指出,围绕“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将加快十核和多节点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此同时,聚焦走廊重大战略需求,以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抓手,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功能的有机整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结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推进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总定位是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要载体。”杨军表示,具体是建设成为全球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记者手记】

在精准创新中创造未来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轴线,在中国版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北京,7.8公里的中轴线,记录着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而在温暖的南方,180公里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覆盖着3000多万人口,续写着未来创新的故事。

  各式各样的创业园区、各行各业的创新团队,如星辰般镶嵌在这一珠江畔的创新走廊上。

  在这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落实在每一栋孵化器的办公桌上,落实在每一个创业者专注的目光中,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注解。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的管理者思想活跃、胆大心细,机制灵活、敢于突破桎梏。看到哪里进行得不顺畅,哪里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哪里可以改,而不是凑合过。制度创新、制度自信,便在这种“不凑合”的追求中诞生;宏大的战略布局,便在这种对具体问题的精准创新中徐徐铺展。

  当然,这里并非所有人都是成功者。转型中国的微观世界,在这里能够得到生动表达。有意思的是,在记者接触到的创业者中,差不多都经历过创业失败或者传统产业的衰落。但是,他们从不哀叹过去,而总是微笑着创造未来。为什么能够视创新如生命?因为创新者不会被这片土地亏待。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1日 01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