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十九大·文化篇】
我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万众一心,协同奋斗,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开拓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价值共识的思想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典范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突出标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行方向,又是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
钱念孙近照。资料照片
究竟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论是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还是注入精神文明创建的各方面,或是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环节,基础在于“知”,重点在于“行”,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知”和“行”必须统一,不应看作两件事,“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曾多次强调要做到知行合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停留在“知”上,停留在学习号召、理论研究、宣传讲解上,而要落实到“行”上,落实到社会每个成员的行动中,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和绽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彩。
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这里,全民行动、干部带头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转化为每个公民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寻,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本身行可为范、德可为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只有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否则就会被看作“忽悠”“糊弄”别人的说教和假话。党员干部只有用先进的事迹打动群众,才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才能唤起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华彩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