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让山水林田湖焕发活力
我认真聆听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报告在发展方向、发展观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让我觉得振聋发聩。报告强调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继续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进行山水林田湖的统筹系统的治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家,实现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指导我们的长期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而言,我们不仅要进行深入学习,深刻体会,还要把这些指导性的理念贯彻到我们的行动之中,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真正为转变发展观,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贡献学会的力量。
在我国,水的先天条件并不占优。有统计数据显示,地球上73亿人口,平均一个人一年有7350立方米的水,可是我们国家年人均占有的水资源才有2070立方米,按人均水资源数量计算,在世界上192个国家里,我国从高到低排127位,这个位置说明了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另外,从先天的水资源自然环境来讲,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南方36%的国土占了81%的水资源,北方就相对少一些,而且北方的大陆季风气候,使得雨水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
但就是在这样先天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像我国这样把水问题处理得这么好。
这里有几个数据可以证明。第一,我国利用只占全球6%的淡水、9%的耕地,养活了19%的人口。第二,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水的使用量增加了38%,换来的是人口增加了60%,GDP增加了25倍,这说明我国水的使用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说,中国在解决水问题上,应该说是积累了很多可圈可点的经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经受了一些挑战,例如,在一些地方出现过河流污染问题,有些城市发生过内涝等情况。对此,党和国家也在大力完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并在相关科研领域持续攻关。“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里就专门设置了一个水污染防控国家专项,“973”项目里也围绕黄河水循环、海河水循环、黄淮海水问题等进行了一系列转型研究。可以说,我们国家在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与保护领域的科技储备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因此,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发挥科技力量,在保住青山绿水,让山水林田湖都焕发生态活力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具体来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面对的水资源环境现状与我国曾经走过的路非常相似。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成套的技术,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我还在思考并呼吁推动一个全球水循环大科学计划,继续完善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些都涉及基础和应用技术层面的多方位复杂工程研究,届时将会带动国家产业的全面发展,进而为世界作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詹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