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专访】
中华文化走出去 友谊心桥搭起来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积极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着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党的十九大期间,记者就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代表。
范晓莉说,广西是边疆民族自治区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山水文化资源,具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地缘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积极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相继在南宁举办的平台优势,加强政策沟通,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对接合作,推动东盟国家社会各阶层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主张,认同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范晓莉说,广西紧紧抓住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契机,打造了《印象·刘三姐》《八桂大歌》《碧海丝路》《妈勒访天边》《百鸟衣》等舞台精品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戏剧周、“中泰友谊歌会”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积极推动蕴含中国特色和广西特点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生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和风采。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广西主动设置议题,突出展示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范晓莉介绍说,广西先后组织策划了“寻梦中国·我在广西”“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寻找金花”等系列主题外宣活动,生动讲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新要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的生动实践和崭新局面。
广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范晓莉介绍了几项重点工作。一是以文化服务外交。如为配合习近平主席访问柬埔寨以及越南领导人访华、纪念中老建交55周年,广西与相关国家合办的《中国动漫》电视栏目、拍摄的专题片《中越友谊家庭纪事》《光阴的故事》在对象国播出;广西制作的纪录片《海上新丝路》被翻译成英、法、德等10国语言,并通过境内外各种渠道推送。二是支持自治区主要媒体与东盟国家主流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电视台合办《中国剧场》《中国动漫》等栏目,并在对象国建立媒体工作站。中越合办“两国一刊”《荷花》月发行量2万多册,中国首家区域性广播媒体“北部湾之声”有效覆盖柬、老、泰等国家。2013年以来,广西针对东盟国家译制了《故宫》《超级工程》《琅琊榜》等优秀中国影视剧逾1000集,在对象国黄金时段播出,引发收视热潮。三是支持广西出版走出去。广西的出版发行单位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公司开展了版权贸易合作,对外展销优秀图书近3万种,达成版权输出图书1300多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功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接力出版社创办埃及分社,出版的图书行销22个中东国家。
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关键要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范晓莉说,目前,广西共有29所高等院校招录东盟国家留学生1.2万余人,是全国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广西高校在东盟国家建设了7所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积极与世界各国缔结友好城市,目前已与世界五大洲的34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103对,其中东盟国家52对。此外,广西各边境县、市通过举办庙会、歌圩、龙舟节、体育比赛等民俗文化活动,推进边民民间文化交流,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十九大报告就坚定文化自信作了具体部署,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良好形象。”范晓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