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落实党中央号召,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左传》云:“大上有立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初衷之所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这个初衷。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也曾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轻育人的现象。相比基础教育,由于高等教育专业高度分化,更容易出现重专业轻育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纠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统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以及国际交流等各项事业,把中国高等教育推向了崭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界把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主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政治方向,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各高校党委切实负起了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对错误言行敢于亮剑,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此同时,通过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能量驱逐噪音和杂音,主流思想逐步回归到主流地位。
五年来,高校教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广大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阵地拱手相让,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成为青年的人生“引导者”,是为人师者的失职。于是,五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以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理想,用道德人生引导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用自己的知识点燃学生求知创造的热情,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教导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和赤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通过制度建设创造性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教书育人的机制。各高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些高校进行课程改革,使课程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些高校探索让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把知识的传递和思想育人结合在一起;有些高校主动净化校园思想阵地,使错误言论无处存在;有些高校创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理论获得感;有些高校在校风学风上下功夫,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平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