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快评】
作者:刘言
文化传续薪火,思想汇聚人心。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文化自信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内容,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以更加高屋建瓴的视野,完成了一次理论的完善和升华,打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了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
文化自信的提出和阐扬表明,中国共产党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根本性意义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中华民族文明演进逻辑的把握能力。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通过“三个独特”和“四个讲清楚”的理论,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南针”“黏合剂”的功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另一方面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基于传统、跨越时空、融通中外、贴近当代、富有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充分阐扬和传播。
人们看到,主阵地更壮大、主旋律更响亮,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加奋发有为、朝气蓬勃。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先后召开,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磅礴的精神力量。
人们看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已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刘慈欣、曹文轩登上所在领域的世界最高领奖台,印证了“中国最好的文学就是世界水准的文学”;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战狼2》获得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表达了民族性的审美话语。当代文艺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形成自己的美学向度,从严肃文学到大众文艺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人们看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已成为理论界的自觉行动。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理论界正在对“中国故事”进行充分阐释,努力将“中国经验”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层面的概念和范式。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从文物保护到古籍出版,从戏曲进校园到传统节日复兴,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日渐挺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到世界舞台上的文明互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理想照进现实。浚通文化的源头活水、筑牢民族的精神大厦,亿万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正迈向中华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