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凝聚师生的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万霞
九月初,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接力谱写青春英雄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媒体普遍关注。该校在16年6届“胡吉伟班”的创建工作中,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扎实的集体建设,秉持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了长期的品牌效应,真正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进集体成才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放在育人工作的中心位置,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争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图片均由华中科技大学提供)
立心铸魂,全员育人促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9月1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就会聚一堂,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题,认真研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要求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做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体教师要帮助青年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注重引领广大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围绕学生成长阶段,学校认真做好入学教育,建设好入口关,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学校系统设计大学成长过程教育,以“党旗领航工程”为龙头,围绕学业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还围绕就业创业、文明离校等方面做好毕业教育,把好出口关。
已成为学校品牌的“党旗领航工程”,包含“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三阶段。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赋予“党旗领航工程”新的内涵,将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融合,紧紧把握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的脉搏,使“党旗领航工程”成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力抓手和良好载体,成为广大党员“学”“做”的拓展和延伸。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在实验室。(图片均由华中科技大学提供)
近年来,学校还在研究生中持续开展“红色领航员”,帮助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国家前途紧密结合,持续实施“党报进学生宿舍”,党报覆盖全校一万多间宿舍,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
榜样力量,坚持价值引领
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谆谆叮嘱至今言犹在耳。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新生报到现场。(图片均由华中科技大学提供)
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中,也有这样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有着60年党龄、70年教龄、90多岁高龄的崔崑院士不忘初心、永葆本色,陈孝平院士关爱学生、勇闯医学禁区,冯克燕教授因“济世救心”当选荆楚楷模……这些身边的典型接地气、有人气,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十佳辅导员、十佳青年教职工、优秀教师班主任等评选,不断用身边的榜样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价值引领,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推出系列举措。
健全机制重保障。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党政负责人担任组长。学校还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学术道德的系列文件,编撰《教师服务手册》《师德学习手册》等,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基础工作。
教育引导筑基础。学校积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中,专门开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育专题,学校主要领导上台讲授。学校举办师德专题培训班,课程由教师参与讨论形成”,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中。
全面从严是关键。学校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学校对新进教师,严把思想政治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列入必备考核内容。在教师岗位聘用、聘期考核、评优评先中,学校还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顶天立地”,对标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着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顶天立地”做科研。学校既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前沿,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又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正在喻家山麓动工建设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华中大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也是该校第三个大科学平台,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
而华中大此前所有的两个大科学平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已跻身国际十大知名光学研究机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之一。
这三大科学平台,犹如三艘科技航母,正引领华中大在有组织地开展原始创新的大道上筑就高峰,飞速发展。学校已建有2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5个部省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等,对学校科研工作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打造大平台牵引的,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产生重大学术成果,引领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