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墨
无论是否来过内蒙古,大概都知道一首有关这里的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白云朵朵,浩浩长空,牛羊成群,足以激发诗情。现如今,这片土地上正书写着浸润着砥砺奋进时代精神的新诗篇。
这是一首团结的诗篇。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55个民族。曲德新的华裔爷爷与俄裔奶奶的故事,正是一曲民族和谐的礼赞。我们不难想象,在这70年岁月里,在这55个民族间,还有多少动人心肠的故事,多少山高水长的情意。仅从新闻报道上,我们就可窥见一斑:额济纳旗牧民为支援航天事业搬离水草肥美的牧场和土地;北京军区某给水工程团为四子王旗贫困嘎查打井;达茂旗汉族检察官潘志荣用蒙古语为蒙古族牧民提供法律服务;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医生王布和多年坚持免费为贫困农牧民看病……动人的一幕幕,诠释着这里“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所凝聚起的手足深情。
这是一首发展的诗篇。70年的时间,内蒙古实现了沧海桑田之变,从昔日荒芜破败的农牧业社会,转变成了今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图景。70年来,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642倍。现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近110倍;2013年至2016年GDP年均增长7.9%,城镇化率超过60%,14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4.1%……大数据显示着发展的浑厚力量,即便在“供应着京津地区一半以上的优质牛羊肉”“每块羊肉都可以扫二维码‘溯源’”这些微观层面,亦勾勒出这片土地上“现代化”的丰富细节。牛羊翳野、放牧高歌,构成了这里的诗意;国际水准的乳制品企业、标准化牛羊肉产业链等,又为这里擘画了前程万里的远方。
这是一首多样文化交相辉映的诗篇。新编的音乐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再度引发轰动;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60年如一日地坚持演出,把草原文化带进千家万户,也走出了国门;蒙古族长调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发展与坚守,融合与多样,在这里构成了并行不悖的文化景观。这里既有现代化的图景,也没有丢掉传统的精神气质;既是多民族共享的生活空间,也展现着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今天的内蒙古所呈现出的文化韵味。
这70年,在中华民族的悠远历史上,不过短短一瞬;然而短短一瞬所展现的人类发展的光芒,却足以镌刻于历史。多民族团结、跨越式发展、多样文化共融,每一个都堪称人类面临的难题,内蒙古无不给出了实践范例。这是对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向心力的一种验证,也是照亮前路的信心之源。
茫茫草原谱写出的新诗篇依然在延续,它必将谱写出更为精彩、更气势磅礴的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