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昊 李京
“你有没有算到自己被抓?”
“欠钱是不对的,这还用算吗?”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一个叫作“风生水起”的起名算命馆里,记者与因“老赖”身份而被拘留的“算命先生”范某某展开了一段对话。
原来,范某某与妻子吴某某曾向阮某某借款40万元未还,被阮某某告上法庭。可经兰山区人民法院判决后,范、吴夫妻二人没有履行还款义务,于是被申请强制执行。今年1月20日,兰山区法院拘传被告范某某到庭。范某某当场偿还10万元,同时保证每月至少还款1万元。可此后虽经承办人多次催促,范某某一直拖延不还。因此,其被法院列为强制执行对象。
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近30家媒体在临沂市兰山区开展第九期“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全媒体直播活动。“算命先生”范某某因欠债不还而被拘留的一幕通过直播展现在网友面前。
骑车逃跑被抓、赖账10年不还“隐身”做医生、称孩子要考试拒不配合执行……“老赖”们面对执行人员可谓“洋相尽出”。据悉,本次直播活动超过1000万网友在线观看,两名被执行人慑于执行威力当场履行了法律义务。“就该让欠钱不还的人不再嚣张!”有网友通过直播页面“点赞”。
通过视频直播,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法院执行活动,形成解决执行难的强大舆论声势,这是人民法院为“向执行难全面宣战”而采取的创新举措之一。
得不到执行的判决书,被形象地称为“司法白条”。长期以来,执行难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痼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证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2016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逐步形成,汇聚起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强大合力。
“这是俺欠物业公司的钱,全拿来了,能不能尽快把我的名字从失信‘黑名单’中撤掉?”近日,刘某某主动来到河南省民权县法院交来全部执行款。
原来,刘某某在与民权县某物业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被民权县法院依法判处给付该物业公司物业服务费、公摊电费及滞纳金共3430元。判决生效后,刘某某却一直未履行义务。后物业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将刘某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打算坐高铁的她得知自己上了失信“黑名单”后,为了不影响正常出行,主动到法院交纳了执行钱款。
借助信息化的强大威力,最高人民法院推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惩戒,不断压缩“老赖”们在出行、旅游、投资、置业、消费、金融、网络等方方面面的生存空间,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法院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749万人次,共限制72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274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万人。目前全国已有超百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而自动履行了义务。
执行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运用,实现了破解执行难模式的重大突破。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覆盖全国地域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和掌握财产信息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效率大大提升。
据了解,该系统已经与3500多家银行以及公安部、交通部、工商总局、人民银行等实现联网,基本实现了对主要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数据显示,全国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系统、网络查控系统,为1025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867亿元,查询到车辆1987万辆、证券208亿股、船舶21.23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2.75亿元,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专家点评
改善法治环境破解执行难
作者: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执行难是我国法治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人民法院的裁判不能执行,必然使得司法裁判成为一纸白条,使得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司法权威和法律权威严重受损。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在积极有效地推进执行难的解决,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措施: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执行查控工作;推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即“黑名单制度”;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制度;规范执行权统一行使;建立长效化的案款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
执行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执行难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立法改革执行体制,提升司法权威等。随着我国法治环境的改善,执行难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