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西:红土地上的绿色交响

2017-06-19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6月的江西,处处山清水秀。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漫步大街小巷,还是车行高速公路,目之所及,总跳动着鲜活的绿色,所能感受到的,是一派盎然生机。

  “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寄语赣鄱人民一定要保护好这份家底,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6年8月,江西成为3个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一年来,江西广大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保护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正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深化生态改革,弘扬生态文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巩固,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说。

  好山好水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16万平方公里的赣鄱红土地上,激荡着壮阔瑰丽的绿色交响。

  创新体制机制

  奏响绿色改革变奏曲

  6月14日,江西省正式公布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将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评价结果、公众满意度、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情况等方面,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进行评价考核。这一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这套不唯GDP、不以数字论英雄的绿色考核体系,将成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起点上引领全省上下开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指挥棒”。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说,“这是对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偏向的进一步纠正,体现的不只是观念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转变。”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积极探路,先试先行,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模式”。

  从实际出发,江西大力展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六大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构建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构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构建绿色共享共治制度体系、构建全过程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

  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首期20.91亿元补偿资金全部下达;推动赣粤两省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推进东江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立五级河长制,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正副总河长,7位副省级领导分别担任“五河一湖一江”河长,在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备;启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完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启动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一份份历经认真调研的文件陆续出台;一项项富有成效的改革政策陆续施行。

  江西生态建设的整套制度体系在绿色改革中已初步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模式,已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共赢的保障。

  加快转型升级

  鸣响绿色发展进行曲

  在江西省会南昌的湾里区招贤路旁,有一座属于现代化中医药企业江中集团的生产基地——江中药谷。步入其间,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园林。视线之内,绿草如茵,四周森林湖泊环绕,鸟鸣之声不绝于耳;就连依地势而建的厂房主体建筑,其屋顶也被草坪全面覆盖,远观似山坡。“我们整个厂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厂房占地只有300亩,其余全部保留山林原生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把不利于药品生产的因素隔绝在外。”江中集团总经理易敏之说,“江中是国内迄今为止厂区自然空气洁净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通过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坚持把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途径,江西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

  秘诀是做好产业发展加减法——在新动能培育上做加法,在传统动能改造上做减法。

  江西制定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形成创新发展“1+3”政策体系,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19个;出台中医药、大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意见或规划,航空、新型电子主营收入分别增长20%、25%以上。同时,积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粗钢产能433万吨、生铁产能50万吨,五年任务一年完成;关闭退出煤矿229处、退出煤炭产能1400万吨,并将全省符合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全部纳入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计划,推进有色、建材等9个行业50个重点节能技改示范项目建设,完成309家企业清洁生产改造。

  此外,围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西着力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价值化:盘活生态资产,推动第二批林权改革试点,全省累计流转山林2572万亩;加快生态资源与产业对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创建11个国家级、6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品一标”产品达3321个;推进“生态+旅游”,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家,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3.5%和37.1%。

  2016年,江西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增速排名全国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开始壮大,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推进共建共享

  拉响绿色惠民协奏曲

  在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有一个深山小村古楠村,这里,一棵棵成荫的参天古楠,掩映着一幢幢规划有序的房屋、一条条干净平整的路面,民居房前屋后繁茂的花木,让人感觉行走在一幅优美的田园画中。村民们成立了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和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将原本散乱小的山水田进行园田化改造,种上了绿色水稻;还在山上发展了名贵树种、鸡、鸭、鱼等特色种养,拓展出垂钓、苗木观赏、乡土特色餐饮等绿色生态健康连锁经营项目,集约经营,同享共富,全村52家农户,个个都是持股人。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江西十分注重完善多元化生态价值转化和共享机制,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让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主导者、建设者,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从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江西瞄准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坚持分类整治、集中攻坚,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在城市,污水、噪音和大气环境治理和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持续进行,建成了一大批森林单位、森林街道、森林小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乡村,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初见效果,随着村容村貌的变化,一个个村落日益成为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群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完善,使群众能随时反映诉求。

  “生态+产业”更已成为江西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赣州市推动脐橙、蔬菜、油茶等生态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有脐橙面积157万亩,脐橙果业合作社982家,带动7万多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大力发展规模蔬菜基地和高标准钢架大棚,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80万亩,带动贫困户4.2万户;近3万户贫困户、13.5万贫困人口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年人均增收800多元。

  生态美、百姓富。绿色惠民,江西上下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共谋发展,党群干群心连心。

  倡导生态理念

  传响绿色文化奏鸣曲

  年初,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当地的大型商场、机关单位、居民小区等人流集中地段,设置了服务网点200个,配置公共自行车4000辆,市民们可以按照程序办理租赁卡,在任意一个服务网点借还车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绿色骑行。在这个井冈山下的江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家庭垃圾分类处理、无纸化和低碳节能办公、绿色出行“135”计划(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公交车)等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人人崇尚生态文明、人人尊重自然环境的社会风尚已基本形成。

  健全教育宣传机制,培育生态环保意识,江西以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及绿色新生活运动等为抓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构建生态文明推广体系,用绿色文化引领人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使“大生态”理念融入社会各领域而形成人人尽责、共建共享的绿色自觉,使绿色、低碳、节约成为全民行动。

  江西省环保厅与江西省教育厅联手,在全省中小学校启动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致力于在中小学校开展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促进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净化,全面提高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在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低碳大会、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好家规好家风好村风好乡风”评选表彰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普及活动的开展,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赣鄱大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对绿色文化的培植和建设,使江西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进程中,培养和造就着一代又一代的具有生态观念、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美感和生态道德美丽心灵的“生态人”。

  目前,通过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前列;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9%左右。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升改善城乡环境的热度,拓展绿色生活的广度,进一步探索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江西省省长刘奇说。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9日 01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