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张因文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西河古村落”新浪微博为什么就悄无声息地停止更新了,最后的时间定格在2016年12月30日。“难道它真的‘死’了吗?”
扶贫干部张一谋(左)正在和一名广东游客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摄/光明图片
张因文是河南新县西河村的村民,该村是省级贫困村,为了生计,早年他就和妻子陈桂娥远赴广东务工。2014年,西河村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陆续回家开起农家乐,不少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夫妻经过商量,为稳妥起见,妻子先回去开农家乐,张因文继续在外工作。
2014年7月5日,张因文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那是“西河古村落”微博“开张”的第一天,打那天起他就成了忠实粉丝。村微博每天都会推送村子的发展情况,还有美景美食。“虽远隔千里,但感觉心很近。”他说。
在西河村,张因文算是比较前卫的,刚开始时,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微博是个啥。其实,这个村微博大有“名头”,“注册后没多久,微博公司的人员告诉我们这是全国第一个村级官方微博。”发起该微博的西河村扶贫干部张一谋表示,“当对方得知这里还是个贫困村时,非常惊讶。”
西河村位于大别山腹地,边远闭塞,贫困发生率很高,虽然村庄生态禀赋突出,历史底蕴厚重,但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发展旅游必须要加大宣传,我们没钱打广告,但微博不需要花钱,且符合潮流。”张一谋说。就这样,随着乡村建设的脚步,村微博每天最少更新一次,扶贫干部不管多晚都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微博人气越来越旺。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我恨不得早一天回家,但厂子的事情一时放不下,那段时间心里很纠结。”张因文说。
但从2017年1月起,他再也没有看到微博的更新。“是不是家乡政策有变,不打算发展旅游了?”张因文很焦虑,“五一”假期他从广东赶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张一谋问个究竟。
他得知,原来随着村子知名度扩大,尤其是节假日,游客数量已经远远超出村子的承载力和接待能力,还会出现安全隐患。“这不是我们发展的初衷,乡村游需要的是宁静和放松。”张一谋说,所以从2017年起微博就停止了更新。
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村微博停止了更新,但随着与外界接触增多,加上扶贫干部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们已经慢慢接纳并融入了互联网,很多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刷微博、玩微信。村子里有23家农家乐,每家都有无线网络,并且都以自己农家乐的名字开通微信号,游客来了,主人会邀请他们加微信好友,在朋友圈里展示家乡的土特产。
张因文家的农家乐叫“聚贤饭庄”,目前主要是妻子陈桂娥一人在经营,游客多的时候还要雇人帮忙,年收入轻轻松松十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这次回来,我都不想回广东了,给媳妇当‘店小二’也挺好。”张因文打趣地说。
通过互联网,陈桂娥的膳食理念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这里是重油重盐,现在我经常上网学习如何合理搭配膳食,饮食习惯改变了,即使是游客要求多放调料,我也不答应”。最让陈桂娥骄傲的是,她曾经在县的一个健康促进会上,代表全县的农家妇女发言,呼吁大家合理膳食,健康运动,“日子变好,更要关注健康”。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客流,更改变了这个贫困村的精神面貌,村民心态变得开放了,自信心足了。在采访中,记者好几次看到陈桂娥满面笑容地对客人说“欢迎来到中国西河湾”,说“中国”两个字时,她的音调微微高扬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