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2005年7月,郑孝燮等 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以,今年为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也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30多年来,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事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就显著,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两者总面积达到21.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23%。
节日主题: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标志
5月2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7年文化遗产日的主场城市定为洛阳,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口号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相约古都洛阳,感受华夏文明”。
而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场活动将于6月10-18日在成都举办,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
各地活动:让非遗概念深入人心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纷纷安排计划、推出活动,迎接遗产日的到来,推动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全国将有1700多项活动同步开展,各地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感受感受非遗魅力,让非遗概念深入人心。
洛阳:感受非遗魅力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6月10日全天)
该展出共涉及我市68个非遗项目,其中包括唐三彩、洛宁剪纸、大里王狮舞等实物展项目18个,展板展示项目50个。
●洛阳宫灯展示活动(6月10日全天)
洛阳宫灯是我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共分为四大类,四大类中又各有若干小类,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洛阳宫灯世界。2008年,洛阳宫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此次展示活动共展出洛阳宫灯40余盏,全部由王建水、王建明两位市级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工艺精美,值得一看。
●非遗南无拳表演(6月10日8时至9时)
南无拳发源于洛阳上清宫,是道家全真教掌门谭处端所创,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市文化馆将组织该馆南无拳武术队为市民表演,并在现场与大家互动。
●非遗海神乐演出(6月10日9时至10时)
洛阳海神乐是一种古代音乐,节奏平缓,韵味颇似宫廷音乐,是当今罕见的隋唐宫廷宴乐“活化石”。活动当天,洛阳海神乐社不仅将带来《苏武牧羊》《大桃红》等经典曲目,还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神乐的“前世今生”。
成都: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6月10-18日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办。
●“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
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展览将邀请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土耳其、泰国、日本、尼泊尔、伊朗、印度、缅甸、喀麦隆、马里、乌干达、新西兰、斐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手工艺项目在非遗节上进行展示展销。该展览主要分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和工业的结合两大类。
●非遗项目竞技展
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传统武术展示展演”“首届中国民歌节暨第34届望丛赛歌会”和“龙舟竞技展”四项子活动。
●集中展示中国“二十四节气”
本届非遗节首次将“二十四节气”作为独立内容,集中展示展演。此外,从6月10日至18日,在非遗博览园将开展39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活态展演,如表现“春节”内容的旱船、舞龙、舞狮表演;表现“清明”的都江堰放水节情景表演;表现“端午”的郫都区老山歌演唱等。
●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
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作为本届非遗节最具特色的展览活动之一,展览以“让非遗融入当代,让艺术回归生活”为主题,集结了省内顶尖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挑选出以蜀绣、蜀锦、成都漆艺、成都银丝花制作技艺、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绵竹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代表的数十件工艺美术精品。
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北将联合北京、天津于6月9日至12日在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联展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精选京津冀三地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共217项,其中京津两地各25项,河北省167项,包含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舞蹈六大类,分13个板块进行现场演出和技艺展示,现场设有精品区、生活区、传习区、美食区等,还专门设计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文化展板块,以文字、展板、实物等形式介绍雄县、安新、容城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安新传统造船技艺、雄县剪纸等。
上海:“文化薪传承非遗嘉年华”——百年大世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为了迎接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海市100处文物建筑将集中向公众免费开放。未来几天,200余项文化遗产展演、展览和体验活动将遍布申城,让市民走近文化和自然遗产。
河北: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两大景区免票参观
承德外八庙庙群(资料图)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大众可通过登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网站预约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山海关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获得这两处遗产地的免费体验资格,500个名额约满为止。
节“报”大观:“中国世界遗产人气榜”前十名你去过哪几个?
世界遗产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价值就获得了“全球认证”,相关的旅游区将“自带IP”成为世界级的名胜。数据显示,国人对于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和热情,2016年中国世界遗产游总人次同比2015年增长了4.6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故宫、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九寨沟、黄山、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长城成为人气最高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前十名。你去过哪几个?
从关注文化到关注文化与自然的互动;从关注物质遗产到关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共生;从关注文化遗产到关注文化遗产与社会和人的关系;从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到关注全民参与保护、保护惠及民生的实践……这种认识上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体现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
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显然是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遗产保护实践,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长期举办各类活动,让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是设立节日的目的,也是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终要求。(丁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