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高淳:走好生态路 敲响致富门

2017-06-05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多彩神州·生态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景,风光旖旎……雨后初晴,行走在南京市高淳区的田园阡陌上,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位于南京最南端的高淳区上接长江、下通太湖,境内群山环绕,水网密布,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美誉。近年来,高淳立足山水优势,始终坚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形态,在好山好水里蹚出了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生态富民之路。

南京高淳:走好生态路 敲响致富门

高淳花海骑行。资料图片

  生态+农业 开辟致富新路

  走进桠溪镇桥李村,粉墙黛瓦的民宅、平整干净的道路、郁郁葱葱的茶园便映入眼帘。“过去我在广州打工,离家远收入又低,现在村子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也就多了。”村民刘玉华告诉记者,这几年高淳“国际慢城”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索性回乡做起了茶叶生意,每年增收超过两万元。

  依托“国际慢城”的生态优势,桥李村的茶产业遍布全村。目前该村的茶叶种植面积达1000亩,从事茶叶采摘加工的村民近1000人。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全村大力发展有机茶种植,打造了一批碧螺春、雨花和白茶等茶叶品牌,年产值近400万元。

  桥李村的茶叶,正是高淳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淳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路线,先后培育了17个省级有机名牌产品,以生态农业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达89.5分,位居江苏省第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合一”的效果。

  “除了茶园,高淳区还在丘陵地区大力发展早园竹、杨梅等经济林果。”高淳区委书记霍慧萍介绍,目前区内早园竹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总产量5000多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已成为桠溪、东坝、漆桥等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生态+旅游 实现持续增收

  一条生态富民路,不仅把生态和农业发展融为一体,还拉长了周边景区、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旅游产业链。在东坝镇游子山村,经营民宿的陈国华夫妇正忙得热火朝天。“最近游客倍增,我们村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陈国华告诉记者,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守着几间空屋子,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幸好村里办起了集体民宿,这才不愁吃穿。

  游子山村位于游子山风景区,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外打工。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将闲置村屋改造为集体民宿,打响了吃、住、行、玩“一条龙”的旅游品牌,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据了解,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5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2.1万元。

  “美丽经济的核心在于长效富民,百姓持久富,才是真的富。”东坝镇党委书记邢贵浩说,为了保证百姓收入的可持续,待村民学会经营民宿后,政府会将置换的房屋归还,让他们自主经营,持续增收。

  在高淳,像陈国华这样从事旅游休闲业的村民超过7万人,每年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近3亿元。近年来,高淳着力开发旅游品牌,先后打造37个重点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总收入保持年均30%的高幅增长,旅游富民效应持续提升。

  生态+资本 慢中求优显优势

  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转化成“金山银山”,高淳在转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持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科学理性的“慢”来追求更好更优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淳最大的特色、优势和竞争力。”霍慧萍说,发展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高淳主动关停了近70家“三高两低”企业,否决了100多个污染性工业项目,拒绝了数十亿元的化工业投资,并将境内的红太阳、红宝丽等本土上市企业投资20多亿元的化工项目全部外迁……这些看似在经济发展上的减法,都是高淳生态建设的加法。

  借助优良生态的强大“磁场”,近年来高淳累计引进高端人才200多名、重大科创项目110多个,先后吸引生态型经济项目投资300多亿元,带动服务业投资200多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年均分别增长30%、22%、35%。

  从守住绿水青山到换来金山银山,高淳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在“快世界”中打开了一片“慢天地”。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5日 04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