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
“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新村的一面墙上挂着醒目的标语。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在班彦村,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吕有金在新开的铺面里售卖青稞酒。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摄/光明图片
班彦村是一个土族人口占85%的村庄,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21人,贫困发生率为51%。曾经位于沙沟山上的129户村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喝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2016年实行了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记者驱车前往沙沟山上的班彦旧村,约7公里的盘山公路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汽车根本无法通行。村里的土坯房现已空空荡荡,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住着484口人。
走进贫困户吕有金家,墙上挂着4幅照片。“总书记看了我家的扶贫手册,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回忆总书记到来那天的情景,今年53岁的吕有金依然十分激动。“总书记8月份来的时候房子还在建设,到年底大家都住上了新家,有水有电有厕所,出门就是大马路,比起以前方便太多了。”
生活安顿好了,如何搞生产?
吕有金家的猪圈门上写着编号82,几头小猪仔正等待主人喂食。“这是政府给我们修建的养殖区,像这样的猪圈每户都有一间,上个月还统一发放了八眉猪母猪1头,猪仔4头,个人只出了840元,其余80%都是政府掏钱。”吕有金高兴地告诉记者,“马上还要发放1吨饲料,够这几头猪出栏了。”
青稞酒酿造,是吕有金一直以来从事的小本买卖。原来在旧村一个月能卖出1000元左右,“搬到新村,交通方便了,在公路边开了一间小铺面,每年交给村集体3000元的租金,开业以来平均每月收入都有3000多元”。像吕有金这样的贫困户,可以租用村集体的10个铺面做点生意,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
吕有金还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正在家里的小院修建酿酒作坊,计划着开一家农家院。“这些正在加工的木料很快就会成为具有土族民族特色的酿酒作坊。”吕有金打开手机上的一张图片,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设想,“现在交通方便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也多,喝点农家酒,吃点农家饭,我对农家院的发展很有信心。”
吕有金的妻子白吉然什姐拿出了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土族服装,向记者介绍土族的刺绣工艺,“我们土族的姑娘出嫁、出席重要活动和在重要节日里,都会穿上自己缝制的服装。这一身衣服,要缝制一两年。”说罢,她热情地为记者换上土族衣服。
班彦村作为土族聚居的村落,土族文化保留完好,村民之间说土族语,土族妇女传承着刺绣、盘绣等民族手工技艺。村里为25名贫困留守妇女开展了刺绣、盘绣培训,与互助县的刺绣公司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提供产品生产销售服务,预计年户均增收1500元。
一份嘱托,化作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带来一个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班彦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场所焕然一新,养殖区里土猪养殖井然有序。
“下一步,我们还将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已经与青海振发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预计项目建成后,户均年增收2500元。”第一书记杨占花告诉记者。
临走时,吕有金拉住记者说:“我们的生活好了,一定要让大家都放心,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看看我们脱贫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