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行】
织密保护群众安全的“防护网”
——新疆公安机关全力守护平安
光明日报记者 王昊魁 王远方
近年来,新疆公安机关聚焦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反恐维稳工作能力水平,确保了新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提高快速出警效率,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
这是日前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分局南关派出所开展模拟演练的场景——指挥中心发出命令:“天山区解放南路兵团农行门前有人报警,请附近巡逻警力立即处置!”“收到,收到!”附近巡逻警力一边回答,一边迅速赶往距离近300米的指定地点。30余秒后,巡逻小组就赶到了现场。
近年来,新疆公安机关不断提高出警、处置速度,大力推进社会面“网格化”巡控。
喀什地区公安局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将实战化训练作为重中之重。该训练基地主任董志俊说,基地在实战训练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组织7大技战法的训练,开展特警培训、初任民警培训及便民警务站大轮训等,“目的是通过实战化训练,使民警回到工作岗位,能执行和胜任不同类型的任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动态管控更精准
“以前刷身份证,现在即使忘带身份证,刷虹膜3秒钟也能通过,太方便了。”日前,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13村的大学生村官图提古丽·麦麦提,在通过疏附县八里桥公安检查站虹膜闸机后说道,去年11月,她在乡里完成了身份证信息登记和虹膜信息采集。
虹膜是位于眼睛中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包含许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等细节特征,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精准性的特点,适合应用到社会动态管控中。
现在,这样的高科技手段已经普遍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在乌鲁木齐市头屯河收费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高等级公路支队民警刘斌,也感受到了移动警务执法终端的便利:除日常开具法律文书外,还有移动办公、缉查布控预警车辆信息推送等功能。“支队通过建设智能查缉布控系统,主要对逾期报废、未进行审验及涉嫌假牌、套牌等违法嫌疑车辆进行查缉布控,嫌疑车辆信息会实时推送到执法终端。车辆经过卡口时能自动报警,方便民警提前布控,进行依法查处。”刘斌说。
“十户联防”,有效震慑违法犯罪
老家是河北石家庄的刘月林,在喀什市大刚农贸市场做布料生意,“我们在这很安心,治安环境好,附近有巡逻民警,离市场200米就是南湖路口便民警务站。老百姓购物有安全感,生意自然会好。”其实,刘月林还有一个身份,是相邻10家商户的十户长,组织商户开展日常演练。
据咯什南湖路口便民警务站站长杨小龙介绍,针对该区域商铺密集的情况,警务站在区域内130多家商铺全部安装了电话式、警铃式报警装置。“十户联防”就是把10家商铺作为一组,商铺警铃全部相通且与警务站警铃对应。若其中一家遇到不法侵害按下报警装置,与便民警务站对应的警铃就会报警。值班民警马上会对在外执勤的若干小组下达警情命令,30秒即到达辖区巡控的所有区域处置警情。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做地毯和药品生意的商户摆春亮是邻近商户的十户长。他的衣领上总是挂着一只哨子,“我们这里的治安管理已经有了一整套应对异常情况的措施,大家很有安全感”。
贵州贵阳的李女士在国际大巴扎玩起了自拍:“我第一次到新疆旅游,新疆真的很美!回去后我要跟身边人多宣传新疆,宣传各民族的团结、警察的忠诚奉献,宣传这里的美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