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货因质量而强盛”

2017-03-15 05: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闻发布厅】  

“国货因质量而强盛”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人就“质量提升”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国货因质量而强盛,国家因质量而强盛。”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北京梅地亚中心这样畅想,“质量时代的到来,我们非常向往。”当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支树平和质检总局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货因质量而强盛”

支树平在回答记者提问。光明网记者 孙佳涵摄/光明图片

“国货因质量而强盛”

光明日报记者陈海波提问。光明网记者 孙佳涵摄/光明图片

  中国质量“有喜有忧”

  如何评价现阶段我国质量状况?支树平回答:有喜有忧。

  支树平说,2013年到2016年,我国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91.6%。2016年,公众关注的10类重点消费品的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电商产品质量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铁、核电以及一些工程建设项目走出国门,更表明我们有质量支撑。

  “进步很大,但差距也不小。”支树平说,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中高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致产生“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品牌建设差距也比较大,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的。

  此外,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我们在这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跟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支树平说。

  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

  为了让质量时代早日到来,支树平对质量提升行动提出了部署:首先,抓质量攻关和整治。组织各方力量针对质量短板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改进提升方案;对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集中的地区实行区域整治,必要时约谈当地负责人,亮黄牌、曝光。其次,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一批质量标杆。最后,抓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

  “质量提升行动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支树平强调,还要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搞上去。

  在质量时代,老百姓不出国门应该就能享受到与出口产品同样的质量保障。为此,质检总局启动了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所谓“三同”,是指企业在生产内外销产品时,在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

  “如果中国标准与进口国的标准有差异,我们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孙大伟说,全国已有1180家企业、约5000种商品达到了“三同”的要求。

  “重构中国标准体系”

  “塑胶跑道”“快递三轮车”等新闻热点,反映出标准缺失或标准滞后等不足。“这确实是我国标准化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田世宏坦言。

  国家标准委对10多万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了集中复审,从复审结果看,近30%的推荐性标准需要更新修订。对1.3万多项强制性标准进行了清理评估,其中有超过50%的强制性标准需要废止或者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支树平直言,提升质量水平需要牵住标准这个“牛鼻子”,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

  “要重构中国标准体系。”田世宏表示,将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

  针对国内空白、国际领先的一些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目前有466家社会团体制定了737项团体标准。取消企业标准备案管理,2016年有7万多家企业公开了28万项标准,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极大释放。鼓励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助力新经济的发展。

  还要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使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达160项,同比增长113%。在高铁、网络通信、民用核电等高技术领域,以及家用电器、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已处于国际领跑水平。

  (光明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5日 09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