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作者:刘文嘉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媒体注意到,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排就座、共商国是的几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来自于基层,其中有社区党支部书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还有农民工代表。
无论是精准扶贫、农业发展,还是百姓生活,民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心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次两会期间,总书记都十分注重与基层代表们交流,同他们聊民生,话民意。这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基层代表,让更多的媒体为带着泥土香的建议意见提供了平台,将更多人的目光聚集到他们背后的广阔大地上。在全国两会这一察民情、聚民智的重要时刻,基层代表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基层代表,是“人民代表来自人民”的表达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体现其特色的关键所在。在人民代表中,基层代表与群众有着天然的、日常的、紧密的联系,更具有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特点,更容易做到面对面讲问题,心连心做调研。他们在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活跃,充分彰显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基层代表,是中国社会发展真实问题的触摸者。
基层展现着中国的“精气神”:创业者的雄心、改革者的魄力、奉献者的情怀、劳动者的神采;基层也呈现着发展的真问题:最新鲜的实践经验、最前沿的改革探索、最质朴的民声民意、最紧迫的民生诉求。在精准扶贫、绿色农业、生态治理、新型城镇化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基层现状和基层代表的观察梳理、总结提炼是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规划的重要支点。
同时,社会治理的短板往往体现在基层,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在基层。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但还有许多“不会上网”或“不能上网”,一些贫困地区更是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往往是这样的人群,与脱贫攻坚的对象大面积重合;往往是这样的地区,更多呈现着社会治理的短板、政策落实的梗阻;正是这二者,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部分。用脚步度量社情民意、在实践中打通民意上通下达梗阻的基层代表,其每一个议案、每一个建言献策都因此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3月8日,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已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农民工代表人数要比上届有所增加。比例的上升,彰显了基层代表的光荣,也更强调了基层代表的责任。
访民情、暖民心,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习近平总书记基层调研经历已作出了最好的表率。立足基层,以最切实的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代表一定能为中国发展蓝图提供最深沉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