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 助力社会文明迈上新台阶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做一片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绿荫”
重庆市江北区绿叶义工志愿者协会会长 张海峰
近年来,协会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项目化运作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收到良好社会反响。下面,我结合实施的几个重点项目,向大家汇报和分享自己的体会。
一、志愿服务组织要找准目标定位。协会成立之初,我们把“以爱的力量感动这座城市”作为行动口号,立志通过志愿服务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向美,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3年,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策划“梦想课堂·山里孩子有梦想”志愿服务项目,并交由我们执行。在全市108所山区小学开展“梦想100”主题班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山区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开展科学、艺术、历史“梦想流动课堂”,让孩子们对“中国梦”有理性和感性认识;收集山区孩子的梦想,为他们募集梦想礼包、征集梦想伙伴;帮助孩子们做好人生规划,让他们懂得脚踏实地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每一天。5年来,我们走遍全市所有区县,开展主题活动1800多场次,送出梦想礼包2万个,结对梦想伙伴3000个。许多孩子克服了自卑心理,走出大山、健康成长。
二、志愿服务组织要把握群众需求。2011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我们在重庆火车北站蹲点调研,发现春运旅客最想要的是有一个歇脚的地方,不用蹲墙角、不用吹寒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人召集会议,研究策划活动方案,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支持,指导协会执行落实。2012年到2017年春运期间,连续6年组织实施“梦想驿站”志愿服务项目,让返乡群众可以随时喝到热水,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汤圆,免费查票订票、看电影、拨打亲情电话,还可以得到医疗救护,获赠家风家训、春联年画……特别是近两年来,“梦想驿站”覆盖全市38个区县,设立56个志愿服务站点,服务群众累计900万人次,参与志愿者达1.1万人次。群众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党委政府的精准扶贫、就业帮扶等惠民政策,享受招工、维权、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
“梦想驿站”每年收到群众留言5万多份。从浙江务工返乡的四川人姚天勇说,每年过年回家,总要来“梦想驿站”坐坐,就像到家了一样。这些朴实、真挚的留言,让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志愿服务不是形式、不是套路,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真正受群众欢迎,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志愿服务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2011年,有很多市民向市文明办反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户户都有很多闲置不用的旧衣物,储存在家里占用空间,转送他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当成垃圾扔掉又显得浪费,希望有可靠渠道统一收集处理。
2012年,市文明办策划了“衣旧情深”闲置衣物再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委托绿叶义工作为认证组织负责执行。5年时间里,市、区两级文明办和协会共同组织3.4万名志愿者,在全市2000多个社区(小区)收集闲置衣物150多万件,向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贫困学生、爱心超市捐赠衣物17.2万件,联系企业回收440多吨,向“衣旧情深”公益基金捐赠20多万元,这项活动覆盖了重庆主城80%的社区,远郊50%的社区,成为全国开展最早、坚持最好的闲置衣物处置项目。
绿叶义工协会成立10年来,注册会员近12万人,执行了上百个公益项目,从最初的一片小小绿叶,成长为一片浓郁的绿荫。我们一定不忘初心、坚守责任,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实现梦想,把学雷锋志愿服务这项事业做得更加兴旺。
我与故宫的十年情缘
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 霍慢忆
我自幼生长在北京,故宫的红墙黄瓦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6年12月的一天,我从新闻中得知故宫正在招募志愿者,便兴奋地报了名。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与故宫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十年之间,从未改变。
正式成为志愿者之前,我们要经历数月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这期间,我自告奋勇成为小组长,承担起10余名准志愿者的沟通和联络工作。身为组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通往故宫志愿者的路上,我的组员,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在每次培训之后,我都认真汇总讲座资料和文物讲稿,通过邮件转发给大家,以便随时温习、加深记忆。
除了参加故宫组织的培训外,我还为小组成员“另开小灶”——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为我们讲解示范并当面答疑。老志愿者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服务热情深深感染着大家,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备考试讲:每人讲一到两件文物,然后互相评议。在试讲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逐渐熟练,并在原有讲解词的基础上精雕细琢,以期日臻完善。我把大家各有特色的讲解稿总结归纳之后,再转发给小组的每位成员。就这样,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我们小组的十几个人全部顺利通过了考核,成为正式的故宫志愿者,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那时候,每到周末休息时间,我就约上志愿者伙伴们到故宫珍宝馆去熟悉文物,这些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闲暇时间,但我却乐此不疲。家人和朋友曾问我为什么,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喜爱!爱故宫,更爱可爱的志愿者团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喜爱的事情,从来都不觉得累。
成为故宫志愿者的那一年,我42岁,不论生活还是工作,压力都不小。我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平衡好生活和工作,还要追求志愿者理想,其实并不容易。这10年间,我经历了孩子高考、自己工作岗位的变动。这10年间,家中两位老人相继患病离世,爱人又住院手术化疗,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变故,并没有动摇我坚持从事志愿服务的决心。克服困难,要将学雷锋志愿服务进行到底。做志愿者不能只凭一时兴趣,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担当,更有一份快乐在其中。
作为故宫志愿者,我们不但要宣传故宫文化,也要做故宫的守护者,我也在此呼吁大家,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以故宫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做文明的游客和观众!
问渠哪得清如许 志愿守护活水来
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黄荣杰
河南省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南阳师范学院作为核心水源区高校,一直把水源地的水生态保护作为重大志愿服务项目,从2004年开始,秉持“科学守青山、爱心护绿水”的理念,成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制定项目长远规划,构建“总队+专业分队”的志愿服务体系。13年来,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爱心融春水、热血化碧涛,接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主题活动,涌现出以“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三个优势”,突出志愿服务专业化。一是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整合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等学科,打造水安全特色学科专业群,为志愿服务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二是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先后招募120多位博士、教授和1.1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养和服务水平。三是发挥科研平台优势。依托校内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围绕水源区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开展学术研究,为志愿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二、实施“三个带动”,提升服务内容精准度。一是实施科研项目带动。立足库区生态环保,开展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作。我们的志愿者每月定期到24个监测点采集水样,年均行程近5万公里、取样监测2万多份,为水质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补充。每年组织4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植物多样性调查,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素材。二是实施协同创新带动。与各级南水北调办、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合作,开展库区水生态监测研究等工作。三是实施教育实践带动。建立丹江库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指导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反哺教学。先后深入36个村落、5026家农户、22所学校、63家企业入户调查,广泛宣传环保法规,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环保伴成长”“同一江水·同一个梦”等活动。生态环保理念深入千家万户,深入每个人心中。
三、收获“三大成果”,彰显志愿服务实效性。一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通过参与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已有80多人考取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研究生,6名来自库区的志愿者回乡创业,继续从事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二是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围绕库区生态环保,获立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科研奖励50多项,有效解决了库区大量环保难题。三是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30多条,促进了库区和水源涵养区群众走上了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志愿凝聚人心 共享博爱家园
天津市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居委会主任 王金荣
庆有西里社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1321人,占社区人口的31.2%。近年来,我们以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社工带志愿者等方式,创新学雷锋志愿服务载体,促进了社区治理创新和社区服务升级。许多人形容我们,“小区像公园、楼道像客厅、社区像个大家庭。”
一、党员奉献带动,凝聚志愿能量。2003年8月,社区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楼栋党支部,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全部编入楼门党员活动小组,倡导党员在楼门领一个服务岗位、办一件实事、认一个帮扶对子。每名社区党员都是志愿者,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当上了志愿者。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党委领导推动的楼门模式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很快覆盖了庆有西里小区全部39个楼门,每个楼门都有了“一长五员”,楼长、文化教育员、宣传员、生活服务员、未成年人教育员、治安调解员,志愿者的身影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实现了“楼门里有居民,居民就是志愿者,志愿者就是小区的主人”良性循环。社区的“十分钟服务圈”让居民家里的大事小情,不出社区都能解决、都有回应。如今,社区实现了对志愿者统一管理、统一注册,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个人基础档案,完善的志愿服务平台,使社区志愿工作更加规范。
二、注重需求导向,搭建活动平台。连续十三年举办“楼门文化邻里节”,促进社区和谐;定期组织居民、未成年人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文明、树新风,争当文明市民”及“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等主题实践活动;定期邀请法院、检察院的志愿者进社区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社区还积极打造红十字博爱家园试点,常年开展“博爱助万家”“红十字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项目,普及日常救护知识。2011年,社区建成城市新青年之家,将社区服务对象扩展至外来务工人员,为他们提供生活、就业、法律法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浓浓亲情。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己所能回报社会。
三、传承雷锋精神,不忘爱的坚守。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形式繁简和场面大小不重要,关键看是否帮困解难、急人所急,有爱心才有坚守,志愿服务才能健康持久。实行创新社区治理和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划分了管理责任区,落实了管理责任人,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状况和需求定期上门走访、分类登记、动态管理,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老人、孤寡老人、长期重病老人等特殊人群一一标识,设为特别关注对象。在“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与社区高龄体弱、空巢独居、残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早看窗帘晚看灯”每日关注起居,代买生活用品、上门解决困难,提供生活帮扶,温馨亲情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消减了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孤独,生活更加安全、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