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传统文化进校园】
作者:吴毓颖 吴春燕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日前,广东省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就如何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强调说。
2012年,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与人教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按课题研究规划,2015年以此教材为蓝本,全国25个省分别编写了有地区文化模块的省级版地方教材。广东省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了中小学国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于2015年首批审核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开始在深圳南山、广州天河、肇庆等实验区试用。
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这套教材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明确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深度。比如小学低年级段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初中阶段安排了《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高中阶段则更为深入地学习儒家、道家的经典文献。
粤剧演员黄春强(左)辅导学生练“把子功”。郑迅摄/光明图片
据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健文介绍,目前广州各个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除了依托传统篇目的教学,还提倡拓展阅读,除了在课堂上传授文化知识和精髓,还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学习和吸收,最终目的是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形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为建设有广东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体系,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荔湾区五眼桥小学校长林广慧说,目前学校所开的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两种,地方课程包括了校本课程和区域课程。在国家课程中,有一门名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科目,其中涉及很多《纲要》中提及的内容,比如广东人文风采等。“《纲要》发布就是把过去零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实施时,我们会考虑把它和相关学科中设计的内容进行交叉渗透,其他内容就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进行课外延伸,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学到这些内容。”林广慧说。
此外,广州市教育局在2014年11月就制定下发了《广州市粤剧进校园工作方案》。据了解,截至目前,各个学校均已积累了一套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广州市从化区神岗中学聘请了专业粤剧老师,并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而三元坊小学作为老牌粤剧特色学校,近几年与区发展研究中心开始开发粤剧特色区域课程教材,并与从化河滨小学结对,进行粤剧特色活动交流。
日前,广州粤剧院的演员们走进广州市南海中学初中部,与孩子们进行“粤剧进校园”互动演出。作为广州市第一批粤剧特色学校,南海中学开设粤剧校本课程已有十年,南海中学副校长梁春玲介绍,学校自行开发校本教材,进行粤剧知识的普及。“我们不是要人人都会唱粤剧,而是立足于培养粤剧观众。”梁春玲说,“希望我们研发的教材,不仅局限在南海中学一所学校之内,而是让更多学校用上,让粤剧走进更多中小学校园。”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表示:“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让粤剧文化在学生中得到有效传播,意义深远。”
目前,广州市各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传统文化正在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