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评论员
伟大的事业需要凝聚起万众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体人民齐心奋斗,更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奉献。在9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赵忠贤、屠呦呦颁奖,这是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奖,我们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论述,纵观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论述的真理性: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就会最终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从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带起一个学科,形成一个产业,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直至影响国际竞争格局。最高科技奖获奖者王选,被称为“当代毕昇”,他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我国的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进入到“光与电”的新时代。另一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李振声,矢志不渝,一辈子倾心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由他培育以及其后衍生出的小麦新品种,增产小麦逾150亿斤,和袁隆平一样,演绎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闵恩泽,由于解决了新中国石油炼制方面的燃眉之急而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正是由于化学家徐光宪的突出贡献,使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由此而引发的“中国冲击”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吴文俊、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谷超豪、孙家栋……这些国家最高奖获得者的闪光名字,无不与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地位紧密相关。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高新技术智能化发展新时代,穿戴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清洁能源、大数据等等,产业竞争五光十色。在这场重塑世界格局的竞争中,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原创成果仍然缺乏,一些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等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还在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扎实谋划人才队伍的结构布局,大力推进高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从体制机制上解除对科技人才的各种束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让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立新功。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