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巴基斯坦
近日,巴基斯坦主流英文媒体发表或转载文章,介绍并积极评价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当地英文报纸《每日新闻》日前报道说,北京举行阅兵等纪念活动,表明中国的自信心在不断增长。
《每日新闻》等英文报纸采用巴新社的报道说,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9月1日到达北京,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统和其他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代表将在著名的天安门广场,观看盛大的阅兵式。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媒体评论说,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将快速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
巴媒体报道说,应中国军方邀请,由75名军人组成的巴基斯坦军队方队,参加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在阅兵式上,巴基斯坦方队举着5面旗子,分别是巴基斯坦国旗、巴基斯坦军旗和陆、海、空军的军旗。
巴基斯坦方队的领队、陆军中校穆哈麦德·塔亚布对巴基斯坦媒体介绍说,挑选去中国参加阅兵式军人的条件十分严格,身高要在6英尺以上,在部队要表现良好,并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他指出,巴基斯坦方队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基础训练,还进行了单独训练以及与其他国家代表队的合练,训练成果显著,能够充分体现巴基斯坦军队的专业水准。
此间媒体报道指出,巴基斯坦总统访问中国表明两国良好的关系和传统友谊。在京期间,总统和习近平主席进行会谈,参加习近平主席为外国元首举行的晚宴。
巴基斯坦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巴中两国领导人把战略合作和伙伴关系放在优先重要位置,加强高层互动,促进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光明日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贺斌)
韩国
韩国舆论对于中国胜利日阅兵及相关纪念活动予以了密切关注。有关阅兵的消息、图片、视频等一直占据着各媒体和网站的头条位置。4日,韩国各大报纸都刊载了有关此次阅兵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其中,韩国总统受高规格礼遇、中韩关系紧密发展等成为韩国舆论的热点话题。
韩联社、《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主流媒体从不同角度对阅兵式的盛况进行了报道。报道称,韩国总统朴槿惠、俄罗斯总统普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50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代表出席活动;12000名官兵接受检阅,“DF-21D”和“DF-26”战略导弹等500多种新型武器首次亮相。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裁军30万。
韩国《中央日报》重点关注了朴槿惠总统在阅兵现场的“表现”,指出她是首位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韩国总统,也是西方国家中少有出席纪念大会的国家元首,表现出韩中关系在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朴槿惠总统和普京总统走在习近平主席的身边,显示了中方对韩国的高规格礼遇。
《韩民族日报》刊文表示,维护东亚和平和半岛局势稳定、发展韩中关系都离不开中国。朴槿惠上台后实行“均衡外交”理念,逐渐提高韩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参加本次阅兵式也拓展了韩国的外交空间。“韩国SBS电视台”在报道中认为,中国所倡导的包括“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内的国际社会新秩序格局正在逐步实现中。(李欣)
塞尔维亚
9月3日,塞尔维亚主要媒体报道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报道强调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报道还引述了尼科利奇总统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说,中国“胜利日”阅兵式的意义在于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光明日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美国
美国媒体对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纷纷加以关注。
首先,积极评价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华尔街日报》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比西方盟友更早陷入战争,数十万日军从1937年开始全面入侵中国。除纪念抗战胜利外,这次阅兵的另一个目的是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称,中国在二战中所遭受的苦难是无可争议的。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有数千万中国人伤亡,上亿人成为难民。中国拒绝向日本投降,改变了亚洲的命运。假如中国当年投降,日军将转战苏联、东南亚甚至英属印度,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可能永远不会像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那样合为一体。
其次,美媒体认为,习近平在“胜利日”阅兵前讲话,表明中国珍视和平。美联社、《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赫芬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了中国将“裁军30万”的消息。《纽约时报》网站在实时报道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将裁军30万人,这是一种展示和平的行为。美联社称,中国此次阅兵旨在表明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
(光明日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英国
英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对“胜利日”阅兵纷纷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这次阅兵是中国首次邀请外国军队参加,目的是充分体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际性,体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展示历史与开创未来。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而日本在那之前两年就已正式入侵中国,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二战战死的日本军人中,70%是在中国战场被击毙的。抗日战争造成几千万中国军民死伤。此次阅兵是世界更好地了解二战中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重要机会。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阅兵的用意在于不忘记过去,珍惜今天的和平。中国参加3日阅兵的人数超过12000人,17个外国受阅方队也走过了天安门广场。这次阅兵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高潮。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这场阅兵将提醒世界,中国在二战亚洲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中国人民在侵略战争中付出的牺牲得到更广泛认可。中国在抗战期间失去了不计其数的战士和平民。
英国《卫报》:这次阅兵活动将通过二战胜利这一伟大光荣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国内凝聚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
日本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对此,日本媒体予以高度关注。日本《朝日新闻》9月3日当天的晚报以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纪念大会的全过程。该报道评价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习近平并宣布裁军30万人,彰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的报道称,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日本,符合近期中日关系改善的趋势,给予一定程度的积极评价。
(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