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一、高举民族解放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曲折中发展建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霸占中国东北,进而不断向华北渗透,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抗日救国成为中国人民的第一要务。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目标,担负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坚决主张抗战。1933年1月又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表示愿意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三项条件之下,与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协定,共同抗日。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呼吁“无论各党各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向全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12月,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党的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并且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又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根据这样一条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中顽固的反共派和具有抗日倾向的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区别开来,以抗日为共同目标,在东北军和西北军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从而在丢掉中央苏区、丧失革命根据地之后,重新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在此后将近两年曲折、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拥蒋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
二、凝聚强大民族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最大限度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孤立顽固势力的反共投降活动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联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不争取国民党抗日,就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不可能迅速形成团结一致的抗日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对日寇由不抵抗转变为抵抗,对共产党由剿灭转变为联合,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摆脱了被“清剿”的困境,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爱国抗日武装力量英勇抗日,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中国军队在人民公敌面前,互相忘记了旧怨,而变为互相援助的亲密战友,这是中国决不会亡的基础”。两大政治力量的联合极大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壮大了民主党派,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积极力量